时间: 2025-05-01 14:3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37:36
昏忽﹑迷乱之病。借指政治黑暗﹐时世混乱。
1.
【瘥】
病;疫病。
【引证】
《说文》-瘥,病也。 、 《国语·周语》。注:“病也。”-无天昏札瘥之忧。 、 《诗·小雅·节南山》-天方荐瘥。 、 《左传·昭公十九年》。贾注:“小疫曰瘥。”-札瘥夭昏。
【组词】
瘥札、 瘥瘼、 瘥疠、 瘥昏
喻指缺点。
【引证】
明·宋濂《潜溪录》-气高或怒张,微疵玉之瘥。
2.
【昏】
(会意。从日,从氐(dǐ)省。“氐”是下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日已下沉。本义:黄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昏,日冥也。 、 《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虞渊,是为黄昏。 、 《诗·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 、 《楚辞·思美人》-与曛黄以为期。 、 吴均《与朱元思书》-在昼犹昏。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昏晨之往来。 、 清·袁枚《祭妹文》-风雨晨昏。
【组词】
昏旦、 昏晚、 昏黄
引申为昏暗;无光。
【引证】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天漠漠向昏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过午已昏。
【组词】
昏邓、 昏邓邓、 昏曚、 昏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