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2:26
牵執(qiān zhí)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绳索或其他手段牵制、束缚或控制某人或某物。基本含义是指通过物理或心理手段限制自由,使其不能自由行动或表达。
在文学作品中,牵執常用来形容人物被某种情感或责任所束缚,无法自由追求自己的理想或幸福。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描述某人被规则或传统所限制。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心理学,牵執可能指对个体自由的限制或控制。
同义词中,“束缚”和“限制”更侧重于物理或法律上的约束,而“牵制”则更多用于策略或军事行动中。反义词则强调从约束中解脱出来。
牵執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牵”字最初指用绳索牵引,而“執”字则有抓住、持有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限制或控制的复合词。
在传统文化中,牵執**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礼”和“义”相联系,强调个人行为应受到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约束。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来批判那些过度限制个人自由的制度或传统。
牵執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被束缚的痛苦和渴望自由的愿望。在情感表达上,它常用来描述那些感到被生活或社会所压迫的个体。
在个人生活中,牵執可能体现在对个人选择的限制,比如职业发展受到家庭期望的限制,或者个人兴趣受到社会压力的压制。
在诗歌中,牵執可以用来描绘一个被爱情或责任所束缚的灵魂,渴望飞翔却又被现实所牵绊的复杂情感。
牵執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被绳索紧紧捆绑的人,站在广阔的天空下,眼中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音乐上,可以联想到缓慢而沉重的旋律,表达被束缚的沉重感。
在英语中,牵執可以对应词汇如“restrain”或“constrain”,它们在表达限制或控制的概念上相似,但牵執更多地强调了情感和心理上的束缚。
牵執这个词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束缚的反抗。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牵執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那些被限制或控制的情境,从而在沟通中传达更丰富的情感和深层次的意义。
1.
【牵】
(形声。从牛,“冖”象牵牛的绳,玄声。本义:牵牛)。
同本义。引申为牵拉。
【引证】
《说文》-牵,引前也。 、 《广雅》-牵,引也。 、 《周礼·宰夫》。司农注:“牲牢可牵而行者。”-飱牵。 、 《周礼·牛人》。注:“牵傍,在辕外輓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牵,居其傍曰傍。”-与其牵傍。 、 《易·夬》-牵牛悔亡。 、 《孟子·梁惠王上》-牵牛而过堂下者。 、 唐·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 、 白居易《卖炭翁》-回车叱牛牵向北。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攀草牵棘。
【组词】
牵笼、 牵红、 牵扭、 牵役、 牵拖、 牵拉
2.
【絷】
(会意。从糸(mì),执声。本义:系绊马足。绊)。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白驹》。又传:“绊也”。-絷之维之。 、 韦应物《洛都游寓》-轩冕诚可慕,所忧在絷维。
【组词】
絷韁、 絷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