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2:21
词汇“二缶锺惑”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成语,源自《庄子·外物》。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二缶锺惑”字面意思是两个瓦罐和一个铜钟的声音混杂在一起,使人难以分辨。基本含义是指事物混杂,难以辨别真伪或优劣。
“二缶锺惑”出自《庄子·外物》:“二缶锺惑,人莫之能辨也。”原指声音的混杂,后引申为事物的混杂难以分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对于清晰与混沌的哲学思考,强调在复杂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判断力。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混乱、困惑的感觉,使用时往往带有一定的负面情绪,如焦虑、无奈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遇到需要使用这个成语的场合,但在阅读古典文学或参与复杂讨论时,会意识到其表达的精确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世事二缶锺惑间,心若明镜照清泉。”
想象两个瓦罐和一个铜钟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杂乱无章的声响,这种声音的混杂可以引发视觉上的混乱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cacophony of voices”或“a mix-up of things”,但缺乏直接对应的成语。
“二缶锺惑”这个成语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在特定的语境下,它能够精确地表达复杂、混乱的状态,对于提升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和深度有重要作用。
以二缶锺惑,而所适不得矣。
己既自迷,又使他人沦陷,岂直~而已乎?
1.
【二】
(会意。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是原始记数符号)。
一加一的和。
【引证】
《说文》-二,地之数也。从耦一,会意。古文又从弋。 、 《易·系辞》。虞注:“谓乾与坤也。后世官书以贰为之,为防奸易。”-因二以济民行。 、 《论语·公冶长》-赐也闻一以知二。 、 《韩非子·五蠹》-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
【组词】
二加四得六、 二府、 二太爷、 总数为二、 二形、 二难、 二仪、 二纪、 二氏、 二军、 二南、 二星、 二天
2.
【缶】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午”字,即“杵”。下面是“缶”的本体。“杵”是棒子,可用来制坯。“缶”又是秦乐器,“杵”可以敲击成曲。本义:瓦器, 圆腹小口,用以盛酒浆等)。
盛酒浆的瓦器。大腹小口,有盖。也有铜制的。
【引证】
《说文》-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象形。 、 《尔雅》-盎谓之缶。 、 《易·坎》-贰用缶。 、 《庄子·天地》。按,钟聚也。-以二缶钟惑。 、 《易·比》。郑注:“汲器。”-有孚盈缶。 、 《诗·陈风·宛丘》-坎其击缶。 、 《史记·李斯传》-击瓮叩缶。 、 《礼记·礼器》-五献之尊,门外缶,门内壶。
3. 【锺】 (鍾)。 曾作“鍾”的简化字,后停用。
4.
【惑】
(形声。从心,惑声。本义:疑惑,分辨不清)。
同本义。
【引证】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内惑于郑袖。 、 唐·李朝威《柳毅传》-为奴婢所惑。
【组词】
惑眩、 惑疾、 惑变、 惑易、 惑志、 惑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