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2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21:05
从命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遵从命令或指示。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接受并执行他人的指令或要求,表示顺从或服从的态度。
“从命”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从”表示跟随或遵从,“命”表示命令或指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被更口语化的表达所替代。
在**传统文化中,“从命”强调的是对权威的尊重和服从,这在古代社会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君臣关系中。在现代社会,虽然这种绝对服从的观念有所减弱,但在某些正式场合和专业领域,如军队和法律界,这种观念仍然存在。
“从命”这个词给人一种正式和严肃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纪律严明、秩序井然的场景。它也可能带有一种无奈或被迫的情感色彩,尤其是在个人意愿与命令冲突时。
在个人经历中,“从命”可能出现在工作场合,如服从上级的指示完成任务,或在家庭中,如听从父母的安排。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从命”来表达一种顺从自然或命运的态度:
风起云涌,我自从命, 随波逐流,心无挂碍。
在英语中,“从命”可以对应为“obey”或“comply”,但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的使用和含义可能与“从命”在汉语中的使用有所不同。
“从命”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词汇,它不仅反映了服从和顺从的概念,也体现了在特定社会和历史背景下的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从】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従,随行也。 、 《周礼·司仪》-客从拜辱于朝。 、 《易·坤》-或从王事。 、 《易·夏小正》-啬人不从。 、 《诗·邶风·击鼓》-从以孙子。 、 《淮南子·泛论》-禽兽可羁而从之。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组词】
从龙、 从学、 从骑、 从嫁、 从井救人
2.
【命】
(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命,使也。 、 汉·蔡邕《独断》-出君下臣名曰命。 、 《贾子·礼容》-语下命者,制令也。 、 《文选·闲居赋序》注-凡尊者之言曰命。 、 《诗·大雅·卷阿》-维君子命。 、 《仪礼·燕礼》-某固辞不得命。 、 《吕氏春秋·孟春纪》。注:“命,令也。”-命田舍东郊。 、 《列子·汤问》-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 清·周容《芋老人传》-命妪煮芋。 、 白居易《琵琶行序》-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组词】
命酌、 命席、 命酒、 命乐、 命官、 命材、 命事、 命使、 命将、 命相、 命讨、 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