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2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27:25
“夏苗”一词通常指的是在夏季种植的农作物幼苗。字面意思是指夏季的幼苗,特指在夏季播种并生长的植物幼苗。
在农业领域,“夏苗”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夏季种植的作物,如水稻、玉米等。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描绘田园风光或表达对农耕生活的感慨。在口语中,农民或农业工作者可能会直接使用这个词来交流种植经验或讨论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夏苗”一词直接来源于汉语,由“夏”和“苗”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苗”已经用来指代植物的幼苗,而“夏”则指夏季。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这个词在农业领域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
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与农业相关的词汇在文化和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夏苗”作为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反映了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夏苗”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炎热的夏日、勤劳的农民和生机勃勃的田野。它传递出一种勤劳、希望和生命力的情感。
在我的家乡,每到夏季,田野里就会长满绿油油的夏苗,这是农民们一年中最忙碌的时期。我记得小时候常常跟随父母去田里帮忙,虽然辛苦,但看到那些茁壮成长的夏苗,心中总是充满了希望和喜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夏苗”:
炎炎夏日,田野披绿装, 夏苗挺立,迎风展新颜。 汗水滴落,滋养着希望, 秋风起时,金黄满仓。
想象一下,在炎热的夏日,阳光洒在绿油油的夏苗上,微风吹过,带来阵阵清新的泥土气息。这种场景可以通过田园风光的图片或自然声音的音频来呈现,让人感受到夏苗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夏苗”的词汇,但可以用“summer seedlings”或“summer crops”来表达类似的概念。这反映了不同文化在农业术语上的差异。
通过对“夏苗”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农业和文化中的重要性。这个词不仅是一个农业术语,也是连接人与自然、劳动与希望的桥梁。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这类词汇的运用,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理解。
1.
【夏】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xié),人头。臼(jù),两手,攵(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夏,中国之人也。
2.
【苗】
(会意。从田,从艸。田里生长的形状象草的东西。本义:禾苗,未吐穗的庄稼)。
同本义;泛指初生的植物。
【引证】
《说文》-苗,草生于田者。 、 《诗·魏风·硕鼠》。传:“嘉谷也。”-无食我苗。 、 《公羊传·庄公七年》。注:“苗者禾也。生曰苗,秀曰禾。”-无苗。 、 《孟子》-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 、 《韩非子·内储说上》-南门之外有黄犊食苗道左者。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八月苗未枯。 、 、
【组词】
补苗;间苗;秧苗;麦苗;豆苗;壮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