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43: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43:15
“投笔”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放下笔,停止书写或绘画。在汉语中,它通常用来比喻放弃文职工作或学术研究,转而从事其他行业或活动。
在文学作品中,“投笔”常用来形容文人放弃文学创作,投身于政治、军事或其他实际事务中。例如,古代文人有时会投笔从戎,即放弃文学创作,加入军队。
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特定的语境下,如讨论职业转变时,可能会被提及。
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投笔”可能被用来分析文人的职业选择和时代背景。
同义词:弃文从武、弃文从商、改行 反义词:执笔、继续写作、坚持创作
“投笔”一词源于**古代,最早见于《后汉书·班超传》中的“投笔从戎”,形容班超放弃文职,投身军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放弃文职转行的情境中。
在**文化中,“投笔”常常与文人的职业选择和时代背景紧密相关。在动荡或战乱时期,许多文人会选择投笔从戎,以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
“投笔”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放弃与转变的意味,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勇气、决心和新的开始。它也可能引发对文人命运的感慨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有人从文学创作转向其他行业,可能会用“投笔”来形容这一转变。例如,某位朋友原本是作家,后来成为了一名软件工程师,可以说他投笔从技。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投笔从戎去,沙场秋点兵。” 在故事中,可以描述主人公在某个转折点上,决定投笔从商,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文人放下笔,转身离开书桌,走向一个全新的世界。听觉上,可能会有放下笔的声音,以及新环境中的各种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ay down the pen”,但这个表达不如“投笔”那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投笔”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动作,更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它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道路的自由,无论这个选择是出于个人意愿还是时代背景的推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投】
(会意。从手,从殳。殳(shū),古兵器。合起来表示手拿兵器投掷。本义:投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投,擿(掷)也。 、 《左传·昭公五年》-受其书而投之。 、 《诗·大雅·柳》-投我以桃。 、 《礼记·曲礼上》-毋投与狗骨。 、 《楚辞·招魂》-投之深渊些。 、 《汉书·贾谊传》-欲投鼠而忌器。 、 《史记·魏公子列传》-以肉投馁虎。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作投击势。 、 《聊斋志异·狼三则》-投以骨。 、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孤羊投群狼。
【组词】
投兵、 投注、 投食、 投绂
2.
【笔】
(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 、 《礼记·曲礼》-史载笔,士载言。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不能竟书而搁笔。
【组词】
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 笔帕之敬、 笔楮难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