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51: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51:55
“款款之愚”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一种温和、不急躁的愚笨或无知。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态度或行为虽然显得有些愚钝,但却是出于真诚和善意,不带有任何恶意或狡诈。
在文学作品中,“款款之愚”常用来描绘那些虽然不聪明但心地善良的人物形象,如《红楼梦》中的某些角色。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虽然看起来有些笨拙,但却是出于好意。在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人际关系或心理学相关的话题。
“款款之愚”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汉语中对于“愚”这一概念的复杂理解。在古代,“愚”并不总是贬义,有时也指一种纯真无邪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某种特定性格特征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款款之愚”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相联系,强调在行为上保持适度和平衡。在社会交往中,这种态度被认为是一种美德,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温暖和亲切的。它让人联想到那些虽然不完美但真诚待人的人,这种特质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同事或朋友,他们的行为虽然看起来有些笨拙,但他们的真诚和善意让人感到非常舒服。这种“款款之愚”的态度在团队合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款款之愚,如春风拂面, 虽不聪明,却温暖人心。”
在视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描绘田园风光的画作,画面中的人物虽然动作缓慢,但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首节奏缓慢、旋律温暖的音乐作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imple-minded but well-intentione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意图是相似的。
“款款之愚”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它不仅描述了一种性格特征,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真诚和善意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情感色彩。
诚欲效其款款之愚。
锷等辱承恩礼,感切私衷,用敢再效~,为最后之忠告。
1.
【款】
(会意。从欠,塞。省。本义:真诚;诚恳)。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释诂一》-款,诚也。 、 《史记·司马相如传》-谒款天神。 、 《汉书·司马迁传》-欲效其款款之愚。
2.
【款】
(会意。从欠,塞。省。本义:真诚;诚恳)。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释诂一》-款,诚也。 、 《史记·司马相如传》-谒款天神。 、 《汉书·司马迁传》-欲效其款款之愚。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愚】
(会意。从心,从禺(yù)。从心,与性情有关。禺,猴属,兽之愚者。本义:愚蠢,愚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愚,戆也。 、 《周礼·司刺》-三赦,曰惷愚。 、 《诗·大雅·抑》-靡哲不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