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0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09:24
词汇“决竭”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决”通常指决定、决断,而“竭”则指竭尽、用尽。将两者结合,“决竭”可能意味着在做出决断时已经用尽了所有可能的资源或选择。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用,以下分析将基于对其可能含义的推测。
“决竭”可能指的是在决策过程中,经过深思熟虑后,用尽了所有可用的信息和选项,最终做出决定。
由于“决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角色在极端困境中做出最终决定的情形。在专业领域,如决策理论或管理学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决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由于“决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由两个常用词汇“决”和“竭”组合而成,用以表达特定的意义。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决竭”可能被用来形容在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做出的决策,这种情况可能在经济危机或战争等极端情况下出现。
“决竭”可能给人一种沉重和无奈的感觉,因为它暗示了在极端困境中做出的决定,这种决定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使用到“决竭”这个词汇,除非是在描述非常特殊或极端的情况。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使用“决竭”来形容主角在绝境中的最后抉择,增加情节的紧张感和戏剧性。
由于“决竭”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它可能与一些深沉的音乐或暗色调的视觉图像相关联,如黄昏的天空或沉重的鼓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决竭”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其他词汇来实现。
“决竭”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能够表达在极端情况下的决策过程,具有一定的情感和语境价值。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复杂的情况。
1.
【决】
(形声。从水,夬(guài)声。本义:疏通水道,使水流出去)。
同本义。
【引证】
《史记·河渠书》-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决所犯,伤人必多。 、 《说文》-决,行流也。 、 《说文通训定声》-人导之而行曰决,水不循道而自行亦曰决。 、 《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 、 《孟子》-决之东方而东流。 、 《汉书·沟洫志》-治水有决河深川。 、 《韩非子·初见秦》-决水而灌之。 、 《史记·秦始皇纪赞》-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 、 《韩非子·五蠹》-鲧禹决渎。 、 、
【组词】
决江、 决汩、 决子军、 决泄
2.
【竭】
(形声。从立,曷声。本义:背举;用肩背负)。
同本义。
【引证】
《礼记·礼运》。注:“犹负戴也。”-五行之动,迭相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