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4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42:20
对手戏: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戏剧、电影或电视剧中,指的是两个或多个演员之间的对话和互动,特别是在表演中相互配合、对抗或情感交流的场景。
“对手戏”一词源自戏剧术语,最初指的是戏剧中的对抗性对话。随着电影和电视剧的发展,这个词汇也被广泛应用于这些媒体中。
在戏剧和电影文化中,对手戏是评价演员演技和剧本质量的重要标准。它不仅展示了演员的技巧,也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和角色关系的深化。
对手戏往往能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因为它涉及角色之间的冲突、合作和情感交流。这种互动可以让人感受到紧张、兴奋或感动。
在观看电影《教父》时,我被马龙·白兰度和阿尔·帕西诺之间的对手戏深深吸引,他们的表演展现了家族内部的复杂关系和权力斗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对手戏”:
在寂静的舞台上,
两颗心展开了对手戏,
言语如剑,情感如网,
编织着爱与恨的交响。
对手戏可以让人联想到戏剧舞台上灯光聚焦下的演员,他们的声音和表情在音乐的伴奏下显得更加生动和有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uel of words”或“dialogue”,但这些词汇没有“对手戏”在中文中所包含的戏剧性和表演性的意味。
对手戏是一个富有表现力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在戏剧和电影中占有重要地位,也能在日常语言中找到应用。通过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艺术和语言中的重要性。
1.
【对】
(会意。从口,从“丵”(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对,答也。 、 《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 、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 、 《孟子·梁惠王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 《仪礼·士冠礼》。注:“应也。”-冠者对。 、 《仪礼·曲礼》。注:“答问也。”-对曰:“非礼也敢辞。” 、 《三国演义》-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组词】
无言以对;对当、 对嘴、 对理、 对番、 对状、 对日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3. 【戏】 (形声。从戈。虚(xī)声。本义:一种兵器)。 同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