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25: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25:30
擐甲挥戈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穿上盔甲,挥动兵器”。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战士准备战斗或正在战斗的状态,强调的是一种英勇无畏、积极备战的精神。
在文学作品中,擐甲挥戈 常用来描绘战争场面或英雄人物的英勇行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历史或军事相关的讨论中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学或历史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具体描述古代战争的准备和行动。
同义词:披坚执锐、武装上阵 反义词:解甲归田、弃甲曳兵
擐甲挥戈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但可以推测它反映了古代战争文化中对战士英勇行为的赞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擐甲挥戈** 象征着战士的荣誉和责任,体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也常用来比喻在任何需要勇气和决心的场合中,人们应该积极准备和行动。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畏和钦佩,联想到了古代英雄人物如岳飞、关羽等,他们在历史上的英勇事迹。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不常直接使用这个成语,但在讨论历史或军事话题时,我会用它来描述那些英勇的战士和他们的行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擐甲挥戈,战鼓雷鸣,
英雄血洒,江山如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古代战士穿着盔甲,手持兵器的形象;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激昂的战鼓声和战士的呐喊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arm and take up arms",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表达了准备战斗的意思。
擐甲挥戈 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古代战士行为的描述,也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的词汇量,增强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擐甲挥戈,单骑先入,唯有军主蔡三虎副之,余人无有及者。
1.
【擐】
(形声。从手,睘(qióng)声。本义: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擐,贯也。 、 《国语·吴语》-服兵擐甲。 、 《淮南子·要略》-射擐甲胄。 、 《左传·成公二年》-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2.
【甲】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 、 《六书故》-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 、 《易·解》-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
【组词】
莩甲;甲坼
3.
【挥】
(形声。从手,军声。本义:抛洒、甩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挥,备也。 、 《周礼·考工记·幌氏》-而挥之,谓振去之也。 、 《礼记·曲礼》-饮玉爵者弗挥。 、 杜甫《北征》-挥涕恋行在,道八犹恍惚。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既而挥之。 、 《战国策·齐策》-挥汗成雨。
【组词】
挥涕、 挥尘、 挥墨
4.
【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引证】
《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 、 《书·顾命》-执戈上刃。 、 《书·牧誓》-称尔戈。 、 《考工记·冶氏》-戈广二寸。 、 《楚辞·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