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1:21
木头人:字面意思是指用木头制成的人形物体,通常没有活动能力,仅作为装饰或象征物。基本含义可以引申为形容一个人呆板、不灵活,缺乏情感或反应迟钝。
“木头人”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木头”和“人”两个词组合而成,形象地描述了其基本形态。在语言演变中,该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特征。
在**文化中,“木头人”常被用来形容那些不善言辞或缺乏情感表达的人,这种用法反映了社会对于人际交往和情感表达的重视。
“木头人”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联想到的是呆板、无趣和缺乏活力。这种联想可能影响人们对于某人性格的判断。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在团队讨论中总是沉默寡言,被其他同事戏称为“木头人”,这反映了他在团队中的角色和形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如木头人般静立,心中却波涛汹涌。”
看到“木头人”这个词,可能会联想到一个静止的、木制的人形雕塑,给人一种沉静和古老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ooden man”或“blockhead”,它们在语境和用法上与“木头人”相似,但具体的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
“木头人”这个词在语言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不仅描述了具体的物体,还广泛用于形容人的性格特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多重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2.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
3.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