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06: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6:19
州城: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州的行政中心城市”。在**古代,州是地方行政区划的一种,州城即是指该州的首府或主要城市,通常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文学语境: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州城常被描绘为繁华、热闹的地方,如《红楼梦》中的“金陵”(南京)。 口语语境:在现代口语中,州城可能被简化为“州”,如“去州里办事”。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或地理学中,州城可能被用来指代特定历史时期的行政中心。
同义词:首府、都城、府城 反义词:乡野、边陲、荒野
词源:州城一词源于古代的行政区划制度,州作为一级行政单位,其中心城市自然被称为州城。 演变**:随着历史的发展,州的行政级别和范围有所变化,州城的概念也随之调整。
文化意义:州城在文化中常被视为权力和文化的象征,是地方政治和文化的集中体现。 社会影响**:州城的发展往往影响周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结构。
情感反应:州城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繁荣。 联想:州城可能让人想起古代的城墙、繁华的市集和热闹的街巷。
经历:在我小时候,家乡的州城是一个充满故事和传说的地方,每次去都有新的发现。
诗歌:
古州城墙映斜阳,
石板街巷话沧桑。
文人墨客留诗篇,
繁华落尽见真章。
视觉联想:州城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城墙、青石板路和传统的建筑风格。 听觉联想:州城的市集可能充满了叫卖声、马蹄声和人们的谈笑声。
比较:在西方,类似的概念可能是“capital”(首都)或“city-state”(城邦),但州城的概念更侧重于地方行政中心。
总结:州城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了历史和文化的信息,也反映了地方行政和社会发展的变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州城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历史和文化的脉络。
1.
【州】
(会意。甲骨文字形,两边的曲折线象河流,中间象水中的陆地。“州”是“洲”的本字。小篆字形象两个“川”字相重合。本义:水中的陆地)。
同本义 同: 洲
【引证】
《说文》-水中可居曰州。
2.
【城】
(会意。从土,从成,成亦声。本义:城墙)。
同本义 。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两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
【引证】
《说文》-城,所以盛民也。 、 《礼记·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 、 《史记·田单列传》-使老弱女子乘城。 、 《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天子周城,诸侯轩城。”-百雉而城。 、 《谷梁传·隐公七年》-城为保民为之也。 、 《墨子·七患》-城者,可以自守也。 、 唐·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组词】
城内;城外;万里长城;城守、 城曲、 城铺、 城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