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0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06:26
词汇“州司”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州司”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管理州郡的官署或官员。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已经很少使用,可能在一些历史文献或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
在古代文学或历史文献中,“州司”可能出现在描述地方行政管理、官员职责或政治体制的语境中。例如,在《史记》、《汉书》等古代史书中,可能会提到州司的职责和作用。
“州司”一词源于古代**的行政管理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清朝末年以来的行政体制改革,现代的行政管理体系已经与古代大不相同,因此“州司”这一概念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在古代,州司是地方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了解州司的职能和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的行政管理和官僚体系。
由于“州司”是一个较为古老和专业的词汇,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官僚体系、地方治理和历史变迁。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这个词可能带有一定的学术和研究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不常使用“州司”这个词。它更多出现在历史研究、古代文献解读或学术讨论中。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州司”来描绘古代官员的形象和他们的职责,增加作品的历史氛围。
由于“州司”是一个文字概念,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官府的场景,如官员办公的衙门、官员的服饰等。这些可以通过视觉艺术或历史剧来呈现。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地方行政管理职位,如欧洲的封建领主或地方官员,但具体的职责和名称会有所不同。
“州司”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词汇,它反映了古代*的行政管理制度。虽然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对于研究历史和文化的人来说,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背景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在学语言和历史时,关注这些特定词汇的使用和演变,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语言和文化的发展。
1.
【州】
(会意。甲骨文字形,两边的曲折线象河流,中间象水中的陆地。“州”是“洲”的本字。小篆字形象两个“川”字相重合。本义:水中的陆地)。
同本义 同: 洲
【引证】
《说文》-水中可居曰州。
2.
【司】
(指事。甲骨文字形,表示一个人用口发布命令,有统治、管理义。从反后,意思说,与帝王“后”相对为“司”,即有司。本义:职掌,主管)。
同本义(含负责掌握、处理之意)。
【引证】
《说文》-司,臣司事于外者。 、 《广雅》-司,臣也。 、 《小尔雅》。按,周官四十有一司,司者,理其事也。-司,主也。 、 《周礼·师氏》-司王朝。 、 《广雅》-司,主也。 、 《礼记·曲礼》。疏:“凡言司者,总其领也。”-曰司徒。 、 《韩非子·三守》-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 、 《韩非子·扬权》-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 、 宋·苏轼《教战守》-役民之司盗者,授之以击刺之术。
【组词】
各司其事;司籍、 司掌、 司方、 司铎、 司衡、 司勋、 司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