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4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9:18
“四方云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四方(指各个方向或各个地方)都被云雾所扰乱。基本含义是指天下大乱,局势动荡不安。
“四方云扰”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是从古代汉语中继承下来的,用来形容***的混乱或动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常与历史上的动荡时期联系在一起,如战乱、内乱或外患。它反映了人们对和平与稳定的渴望。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沉重和不安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混乱、不确定和困难。它可能影响人们对当前局势的看法,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如工作环境的不稳定或社会动荡,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四方云扰夜未央,星辰黯淡月无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ll hell breaks loose”或“chaos ensues”,但这些表达没有“四方云扰”那种诗意和历史深度。
“四方云扰”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混乱,也反映了人们心理上的不安。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能够简洁而深刻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局势。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文化中的某些核心价值观和情感。
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
1.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2.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
3. 【云】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同本义。
4.
【扰】
(形声。从手,擾省(yōu)声。本义:搅扰;扰乱)。
同本义。
【引证】
《玉篇》-扰,扰乱也。 、 《左传·襄公四年》-各有攸处,德用不扰。 、 《史记·太史公自序》-秦失其道,豪杰并扰。 、 《三国志·吴主传》-当农桑时,以役事扰民者,举正以闻。 、 《广东军务记》-(逆夷)不敢复行兹扰。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大惊扰。
【组词】
扰搅、 扰怨、 扰紊、 扰逼、 扰累、 扰习、 扰夺、 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