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3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39:06
词汇“口宣”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口宣”可以理解为通过口头方式宣布或传达某种信息。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口宣”进行分析:
“口宣”的字面意思是通过口头方式宣布或传达信息。它强调的是信息的口头传播方式,而不是书面或其他形式的传播。
由于“口宣”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较为有限。在古代,可能用于描述或官员通过口头方式向民众传达政令或消息。在现代,这个词汇可能出现在历史文献、文学作品或特定的专业领域中,如仪式中的口头宣读。
“口宣”这个词由“口”和“宣”两个字组成。“口”指嘴巴,表示口头方式;“宣”指宣布、传达。这个词可能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在古代,口宣可能与皇权、仪式等社会文化背景相关。它反映了信息传播方式的一种历史形态,与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俗紧密相关。
“口宣”这个词可能给人一种古老、正式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朝廷、**仪式等场景。它可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由于“口宣”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如果需要使用,可能会在描述历史**或特定文化背景时使用。
在创作中,可以将“口宣”用于描述古代场景,如:
在不同文化中,口头宣布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口宣”这个词汇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口宣”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信息传播方式的一种历史形态,具有一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意义。在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和文化俗。
1.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2.
【宣】
(形声。从宀(mián),亘(xuán)声。“宀”与房屋有关。一说据甲骨文为云气舒卷自如之象。本义:帝王的宫殿)。
古代帝王的大室,古宫室名。
【引证】
《说文》。按,当训大室也。与宽略同。-宣,天子宣室也。 、 《淮南子·本经》。注:“宣室,殷宫名,一曰狱也。”-武王破纣牧野,杀之于宣室。 、 《汉书·孝文纪》。注:“未央前正室也。”-受釐坐宣室。 、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