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3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36:25
由于“[形识]”这个词汇在标准汉语中并不存在,我无法提供一个确切的基本定义。为了进行分析,我将假设“形识”是一个由“形”和“识”两个字组合而成的词汇,并尝试从这两个字的意义出发进行探讨。
结合这两个字,我们可以推测“形识”可能指的是对物体外观的认识或识别能力,或者是指关于形式的知识。
由于“形识”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追踪其确切的词源和演变。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是由现代汉语中的“形”和“识”组合而成,用以表达对形式的认知。
在强调审美和设计的文化中,“形识”可能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能力,与个人的品味和专业素养相关。
在日常生活中,“形识”可能体现在对服装搭配的敏感度,或者是对家居装饰的选择上。
在诗歌中,可以用“形识”来形容一个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山川的形识,在诗人眼中, 是岁月的笔触,是自然的诗篇。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对形式的认知,例如英语中的“form recognition”或“aesthetic sensibility”。
尽管“形识”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但通过对其组成部分的分析,我们可以理解它可能指的是对形式的认知和识别能力。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地描述和表达我们对世界的感知。
1.
【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形,象形也。 、 《庄子·天地》-物成生理谓之形。 、 《易·屯》-雷雨之动满形。 、 《礼记·乐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 《孟子》-形色天性也。 、 《史记·太史公自序》-形者,生之具也。 、 《列子·说符》-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 《后汉书·张衡传》-形似酒尊。 、 、 《聊斋志异·促织》-形若土狗。 、 明·魏学洢《核舟记》-因势象形。
【组词】
形物、 条形;线形;方形;圆形;球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角形;多边形;口形;体形
形体,实体。
【引证】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可以隐形。 、 唐·刘禹锡《陋室铭》-无案牍之劳形。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山岳潜形。 、 蔡元培《图画》-钩勒形廓。
【组词】
形寂、 形响、 形解、 有形;无形;整形;形生、 形性、 形训
2.
【识】
旗帜 同: 帜
【引证】
《汉书·王莽传下》-京师闻青徐贼众数十万人,讫无文号旌旗表识,咸怪异之。
古代钟鼎上凸出的文字。
【引证】
《岭外代答》-广西土中铜鼓…周围款识,其圆纹为古钱,其方文如织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