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4:42
地方保护主义是指地方政府或利益集团为了保护本地经济、企业或就业机会,采取的一系列限制外来竞争的政策或措施。这些措施可能包括贸易壁垒、行政审批障碍、税收优惠等,目的是确保本地利益最大化。
地方保护主义一词源于对地方利益的保护意识,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一概念逐渐被广泛讨论和批评。
在某些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地方保护主义可能被视为保护本地传统和就业的必要手段,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它往往被认为是阻碍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的障碍。
地方保护主义往往带有一种保守和排外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封闭和落后。它可能引发对公平竞争和市场效率的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地方保护主义可能体现在对本地产品的偏好或对新事物的排斥上。例如,一些人可能更愿意购买本地生产的商品,即使它们的价格或质量不如外来产品。
在诗歌中,地方保护主义可以被描绘为一道无形的墙,阻碍着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繁荣:
“在这片土地上, 高墙耸立, 阻挡着远方的风, 守护着古老的梦。”
地方保护主义可能让人联想到高墙、栅栏等视觉形象,以及封闭的门窗声、沉重的铁门关闭声等听觉形象。
在不同文化中,地方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和接受程度各不相同。例如,在一些欧洲国家,地方保护主义可能表现为对本地产业的强烈支持,而在美国,自由贸易的理念更为普遍。
地方保护主义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它既有保护本地利益的一面,也有阻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的一面。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分析和讨论相关社会经济问题。
1.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2.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
3.
【保】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用手抱孩子形。金文写作从“人”从“子”。后来为了结构的对称,小篆变成“保”,使人不能因形见义了。本义:背子于背)。
同本义。
【引证】
唐兰《殷墟文字记》-负子于背谓之保,引申之,则负之者为保;更引申之,则有保养之义。然则保本象负子于背之义,许君误以为形声,遂取养之义当之耳。
4.
【护】
(形声。从言,蒦(huó)声。本义:保卫;保护)。
同本义。
【引证】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吏护还之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吾欲护汝。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从我杀贼护家室。 、
【组词】
护队、 护藏、 护梁、 护镜
5.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
6.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