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9: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9:36
“熊罴之力”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熊和罴(一种大型熊类动物)的力量。基本含义是指极大的力量或能力,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力量非常强大,或者某件事情需要极大的努力才能完成。
在文学作品中,“熊罴之力”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的非凡力量,如《水浒传》中的武松。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人非常强壮或有很强的能力。在专业领域,如体育或军事,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员或士兵的强大体能。
同义词:
反义词:
“熊罴之力”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熊和罴的崇拜,认为这两种动物象征着力量和勇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形容人的强大力量。
在文化中,熊和罴都是象征力量和勇气的动物。因此,“熊罴之力”这个成语在社会中被广泛接受,用来形容那些具有非凡力量和能力的人。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敬畏和钦佩。它让人联想到那些能够克服巨大困难,展现出非凡力量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体育比赛中听到教练用“熊罴之力”来形容一位表现出色的**员,这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对这个成语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手臂,如同熊罴之力,轻轻一挥,便将困难击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强壮的**员在举重,展现出熊罴之力。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节奏强劲的歌曲,来增强这种力量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strength of a bear”或“the power of a grizzly”,但“熊罴之力”这个成语更具有文化特色和历史深度。
“熊罴之力”这个成语不仅形容了强大的力量,也承载了*文化中对力量和勇气的崇拜。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展现出非凡力量的人或事物。
1.
【熊】
(形声。从能,炎省声。能,“熊”。本义:动物名)。
属于食肉目熊科(Ursidae)的一种大型笨重的哺乳动物。
【引证】
《说文》-熊兽似豕,山居各蛰。 、 《尔雅》-熊虎丑,其子狗。又罴如熊,黄白文。 、 《国语·晋语》。字误能,按,罴即熊类之大而猛者,能拔树木,今俗谓之人熊。-黄能入于寝门。
2.
【罴】
棕熊 ,熊的一种,也叫马熊或人熊,毛棕褐色,能爬树游水。胆入药。
【引证】
毛泽东《七律·冬云》-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 《诗·大雅·韩奕》-赤豹黄罴。
【组词】
罴九、 罴褥、 罴貅、 罴虎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