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5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56:40
歼灭:指彻底消灭或摧毁,通常用于军事或战争语境中,意味着将敌方完全消灭,不留任何生存者。
“歼灭”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歼”和“灭”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战争文献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
在文化中,“歼灭”常与英雄主义和民族精神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描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强调了人民的英勇和牺牲。
“歼灭”一词带有一种强烈的战斗和牺牲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壮烈。
在历史课上,我学*了关于抗日战争的知识,其中多次提到了“歼灭”一词,让我深刻理解了那段历史的艰难和英雄们的伟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那片硝烟弥漫的土地上,英雄们以血肉之躯,书写了歼灭的壮丽篇章。”
想象一幅画面:战场上硝烟四起,士兵们奋勇作战,背景音乐是激昂的进行曲,这样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强化了“歼灭”的战斗氛围。
在英语中,“歼灭”可以对应为“annihilate”或“wipe out”,虽然含义相似,但在使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有所不同。
“歼灭”是一个充满力量和决心的词汇,它在军事和历史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这对于我的语言学和表达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1.
【歼】
(形声。从歹(表示与死有关),韱(xiān)声。本义:消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歼,微尽也。 、 《尔雅》-歼,尽也。 、 《诗·秦风·黄鸟》-歼我良人。 、 《春秋·庄公十七年》-齐人歼于遂。 、 班固《幽通赋》-东邻虐而歼仁兮。 、 《书·胤征》-歼厥渠魁。
【组词】
歼夷、 歼殄、 歼除、 歼殛、 歼夺、 歼一警百、 歼良、 歼剥、 歼残
2.
【灭】
(形声。从水,威(xuè)声。简化字“灭”为会意,从“一”从“火”,“一”表示覆压火上。本义:消灭;灭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灭,尽也。 、 《尔雅·释诂》-灭,绝也。 、 《礼记·乐记》-国之灭亡无日矣。 、 《谷梁传·襄公六年》-家有既亡,国有既灭。 、 《吕氏春秋·情势》-以小畜大灭。 、 杜牧《阿房宫赋》-谁得而族灭也? 、 苏洵《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敝在赂秦。 、 《文心雕龙·明诗》-秦皇灭典,亦造仙诗 、 《战国策·魏策》-灭韩亡魏。
【组词】
灭于绛;一朝而灭;灭亲、 灭户、 消灭、 毁灭、 灭夷、 灭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