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0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02:23
假币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指伪造的货币,即模仿真实货币制作,但并非由官方货币发行机构发行的货币。假币通常用于欺骗,试图在交易中充当真实货币使用。
假币一词源于对“假”和“币”两个字的组合。在古代,货币的伪造就已经存在,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假币的制作也越来越复杂。现代社会中,随着数字货币的兴起,假币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在许多文化中,假币被视为严重的犯罪行为,因为它破坏了经济秩序和公众信任。在一些社会中,假币的流通可能导致经济危机。
提到假币,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欺诈、不信任和法律问题。这种词汇通常带有负面情感,因为它触及了人们的财产安全和道德底线。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疑似假币,应立即向银行或警方报告,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利益。
在诗歌中,可以将假币比喻为虚假的承诺或表面的友谊,以此来探讨人际关系中的真实与虚假。
假币可能让人联想到金属探测器的声音或是银行柜员仔细检查钞票的画面。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文的“counterfeit money”或法文的“monnaie falsifiée”,都指向了类似的概念,即伪造的货币。
假币这一词汇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涉及法律、经济和道德等多个层面。了解和识别假币不仅是保护个人财产的手段,也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一部分。通过深入学习这一词汇,可以增强对金融欺诈的防范意识,并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
1.
【假】
远。 同: 遐
【引证】
《庄子·德充符》-彼且择日而登假。 、 《礼记·曲礼下》-告丧,曰天王登假。 、 《淮南子·齐俗》-其不能乘云升假亦明矣。 、 《列子·黄帝》-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
【组词】
假尔攸仰
2.
【币】
(形声。从巾,敝声。从巾表示与布帛有关。本义: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幣,帛也。 、 《周礼·大宰》。司农注:“绣帛。”-四曰幣贡。 、 《礼记·曲礼》-幣曰量幣。 、 《礼记·月令》-用圭璧更皮幣。 、 《孟子》-事之以皮幣。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寡君是故使吉(游吉)奉其皮幣。 、 《战国策·齐策三》-请具车马皮幣。
【组词】
皮币、 币玉、 币号、 币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