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22:2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22:29:05
“千军万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成千上万的军队和马匹。基本含义是形容兵力雄厚,声势浩大。
在文学作品中,“千军万马”常用来形容战争场面或的军事行动,如《三国演义》中的描述。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比喻任何的、声势浩大的活动或群体,如“这场**有如千军万马般壮观”。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学或历史学,这个词汇用于具体描述古代战争的规模和气势。
同义词中,“万马奔腾”强调动态和力量,“人山人海”强调人数众多,“浩浩荡荡”强调规模宏大。反义词则分别表示数量少、孤立无援和单独行动。
“千军万马”源自古代对战争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比喻任何***的、声势浩大的事物。
在**文化中,“千军万马”常与英雄主义和壮志豪情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军事英雄的崇拜和对战争的浪漫化描述。
这个词汇给人以力量、壮观和震撼的情感反应,联想至古代战场上的壮丽景象和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千军万马”来形容一次大型**的壮观场面,感受到词汇带来的强烈视觉和情感冲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千军万马踏尘来,英雄豪情满胸怀。”
结合古代战争场面的图片或电影片段,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千军万马”的视觉冲击力。听觉上,战鼓和马蹄声可以增强这一词汇的震撼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n army of thousands”或“a sea of people”,但都不如“千军万马”在汉语中那样富有诗意和形象感。
“千军万马”是一个极具表现力的成语,不仅在描述军事场面时生动有力,在比喻其他**活动时也同样适用。这个词汇在汉语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丰富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各方面竟如~地围困拢来,实在说,我是有被这班箭手底乱箭所射死的可能性的。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命大将陈庆之率军伐北魏,陈庆之一路所向披靡,一直攻打荥阳城下,他鼓舞士气,以7000人战胜魏军30万人,直向洛阳。他的将士身着白色战袍,十分威武。魏人感慨:“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1.
【千】
(形声。从十,人声。本义:数目。十百为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千,十百也。
【组词】
千夫、 千门、 千社、 千祀、 总数为一千、 千乘、 千载
比喻数甚大;许许多多。
【引证】
陆机《文赋》。注:光色盛貌。”-清丽千眼。
【组词】
千千、 千般、 千寻、 千钟、 千万劫、 千式百样、 成千上万、 白发三千丈、 千丁、 千人坑、 千山、 千百、 千帆、 千和、 千指、 千品、 千度、 千衲、 千骑、 千颦
2.
【军】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军,圜围也。 、 《广雅》-军,围也。 、 《国语·晋语》-军于庐柳。
3. 【万】 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4.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