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2: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2:30
词汇“宅心知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它似乎是由几个汉字组合而成的,但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我们可以尝试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组合来分析这个词汇。
结合这些字的意思,“宅心知训”可能指的是在家中通过内心的思考和学习来接受教导或训练。
由于这个词汇并不是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是个体化的。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人在家中静心学习或自我提升的情景。在口语中,如果有人使用这个词汇,可能是为了表达一种在家中自我教育的理念。
由于“宅心知训”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无从考证。
在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家中通过网络课程、在线教育等方式进行学习和提升,这与“宅心知训”所表达的理念相契合。
这个词汇可能给人一种积极向上、自我提升的感觉,联想到一个人在家中安静学习,不断进步的画面。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有人选择在家中通过自学来提升自己,他们可能会使用“宅心知训”这个词汇来描述自己的行为。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宅心知训”作为一个主题,描述主人公在家中通过学习和思考来解决问题或实现自我成长的故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坐在书桌前,周围堆满了书籍和笔记,安静地学习和思考。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的背景音乐,营造出一种宁静学习的氛围。
由于“宅心知训”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
“宅心知训”这个词汇虽然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但它所表达的在家中通过学习和思考来提升自己的理念是值得推崇的。在现代社会,这种自我教育的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强调了个人的主动性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
汝丕远惟商者奇成人,宅心知训。
1.
【宅】
(形声。从宀(mián),乇(zhé)声。本义:住所;住处)。
同本义。
【引证】
小徐本《说文》-宅,所托居也。 、 《易·象传》-上以厚,下安宅。 、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 、 汉·刘向《列女传》-便利田宅。 、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 、 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 、 白居易《琵琶行》-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组词】
卜宅、 宅司、 宅券、 宅相、 宅神、 宅屋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引证】
《玉篇》-知,识也。 、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知汝远来应有意。 、 《庄子·外物》-心徹为知。 、 《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 《后汉书·列女传》-不知何氏女。
4.
【训】
(形声。从言,川声。本义:教育,教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训,说教也。 、 《书·顾命》-大训。 、 《左传·文公六年》-告之训典。 、 《国语·晋语》。注:“教也。”-是为明训。 、 《左传·闵公二年》-务材训农,通商惠工。 、 张溥《五人墓碑记》-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训俭示康。
【组词】
训蒙、 训蒙教授、 训人、 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