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0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00:36
“弱疾”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身体或心理上的虚弱或疾病。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不佳,可能因为疾病、疲劳或其他健康问题而导致身体或精神上的衰弱。
在文学中,“弱疾”可能被用来描绘角色的脆弱性或命运的不公,增强故事的情感深度。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描述自己或他人的健康状况,表达关心或同情。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心理学,“弱疾”可能被用来指代特定的病症或健康问题。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具体指代的健康问题可能有所不同。例如,“病弱”可能更强调因疾病导致的虚弱,而“虚弱”则可能更泛指身体或精神上的无力状态。
“弱疾”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构成由“弱”和“疾”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不强壮”和“疾病”。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就已经被用来描述人的健康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中国文化中,健康被视为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弱疾”这个词在社会交往中可能会引起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在传统观念中,强健的身体被视为幸福和成功的基石,因此弱疾可能会被视为不幸的标志。
“弱疾”这个词可能会引起同情和关心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需要帮助和照顾的情景,以及对健康问题的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朋友或家人出现健康问题,我们可能会用“弱疾”来形容他们的状况,表达我们的关心和支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无力抚弱疾,花落无声似泪滴。” 这里,“弱疾”被用来增强诗句的情感深度,描绘出一种凄美的景象。
视觉上,“弱疾”可能让人联想到苍白的面容、虚弱的身体姿态。听觉上,可能会让人想到轻柔的、关怀的声音,或者是医院中医疗器械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frail”或“debilitated”,它们在描述健康状况时也有类似的含义,但文化和语境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使用上的不同。
“弱疾”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是一个常用的表达健康不佳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下有着丰富的含义和用法。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准确表达和理解他人的健康状况非常重要。
1.
【弱】
(会意。小篆字形,两把弯曲的弓,“彡”(shān)象毛羽之形,合起来表示柔弱。本义:气力小;势力差)。
同本义。与“强”相对。
【引证】
《说文》-弱,桡也。上象桡曲,彡象毛氂桡弱也。 、 《易·大过》-栋桡,本末弱也。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颉遇王子弱焉。 、 《淮南子·原道》-志弱而事强。 、 《孙子·谋攻》-辅隙者则国必弱。 、 《左传·哀公十年》-众散为弱。 、 《商君书·错法》-有土者不可以言贫,有民者不可以言弱。 、 《周书·武顺》-两争曰弱。 、 陈寿《隆中对》-然操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老子》-弱者道之用。 、 陶潜《游斜川》-弱湍驰文舫,闲谷矫鸣鸥。
【组词】
弱植、 弱道、 弱人、 弱湍、 弱力、 弱才、 弱孤、 弱门
2.
【疾】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大(人),从矢,字形象人腋下中箭。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本义:受兵伤。泛指疾病)。
轻微的叫疾。
【引证】
《说文》。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疾,病也。 、 《韩非子·喻老》-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 《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