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16: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16:27
词汇“僻行”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意指行走于偏僻或不常有人走的路径。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分析:
“僻行”字面意思是指在偏僻的地方行走或选择不常见的路径行走。其中,“僻”表示偏僻、不常见,“行”表示行走。
“僻行”可能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文学或学术语境中仍可见其身影。
在古代**,隐士文化中常有“僻行”的概念,指的是远离尘世,选择在偏僻之地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宁静。
“僻行”可能让人联想到孤独、宁静和与世无争的情感,也可能引发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在现代生活中,“僻行”可能用于形容那些喜欢独自行走于自然中,享受孤独和宁静的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僻行于夜的边缘,星辰是我唯一的伴侣。”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concept如“solitary walk”或“walking in solitude”可以表达类似的意思。
“僻行”是一个富有诗意和隐逸色彩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承载了古代文化和隐士生活的意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增加表达的深度和多样性。
1.
【僻】
(形声。从人,辟声。本义:退避;回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僻,辟也。…《诗》曰:“宛如左僻。”
偏僻;偏远;很少有人去的。
【引证】
《楚辞·涉江》-虽僻远其何伤。 、 《吕氏春秋·慎行》-而荆僻也。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浔阳地僻无音乐。
【组词】
僻路、 僻壤、 僻小、 僻穴、 僻陋、 僻巷、 僻净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