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5:39
“数罪”是一个法律术语,指的是一个人犯下的多个罪行。在法律实践中,当一个人同时或连续犯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罪行时,这些罪行被称为“数罪”。
在法律领域,“数罪”通常用于描述被告在同一审判中被指控的多个罪行。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人道德上的多重失败或背叛。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数罪”来形容某人做了很多错事或犯了多个错误。
同义词:多罪、重罪、罪行累累 反义词:无罪、清白
同义词“多罪”强调罪行的数量,而“重罪”则侧重于罪行的严重性。反义词“无罪”和“清白”则表示没有犯罪或行为纯洁。
“数罪”一词源自拉丁语中的“multa crimina”,意为多个罪行。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法律文书中,用以描述复杂的犯罪情况。
在不同的法律体系中,“数罪”的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国家,对于犯有数罪的被告可能会采取合并审判或分别审判的方式。这个词汇也反映了社会对于犯罪行为的严肃态度和法律的严密性。
“数罪”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法律的严厉、道德的沦丧和个人的失败。它可能会引起人们对正义和惩罚的深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数罪”这个词汇,但它提醒我们在行为上要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避免犯下多个错误或罪行。
在诗歌中,可以将“数罪”比喻为人生道路上的重重障碍,象征着人们在追求目标过程中可能犯下的错误和面临的挑战。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法庭的场景,被告站在被告席上,面对着多个指控。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庄重或紧张的音乐来配合这个词汇的氛围。
在不同的语言中,如英语中的“multiple offenses”或“multiple crimes”,德语中的“mehrere Verbrechen”,都对应着“数罪”的概念。这些词汇在各自的语言和文化中都有着类似的法律和社会意义。
通过对“数罪”这个词汇的学习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法律术语的含义和其在社会中的应用。这个词汇不仅是法律专业人士的工具,也是我们理解社会正义和 moral 行为的重要概念。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类专业术语可以增强我们的沟通能力和专业性。
1.
【数】
数目;数量。
【引证】
《战国策·赵策》-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组词】
报数、 数计、 数珠儿、 可被2除尽的数;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或复数;基数;单数;复数
道数,方法。
【引证】
《商君书》-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
2.
【罪】
(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辠,犯法也。 、 《尔雅》-辜辟戾辠也。经传皆以罪为之。 、 《诗·小雅·小明》-畏此罪罟。 、 《易·解卦象下传》-君子以赦过宥罪。 、 《荀子·王制》-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 《国语·晋语》-离桓之罪。 、 《史记·陈涉世家》-或闻无罪。 、 《汉书》-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 诸葛亮《出师表》-治臣之罪。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某知罪矣。
【组词】
罪首、 罪失、 罪眚、 罪瑕、 罪祸、 罪累、 罪悔、 罪殃、 罪辜、 罪衅、 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