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23: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23:55
数罪并罚 是一个法律术语,指的是对一个人犯下的多个罪行进行合并审理和处罚。具体来说,当一个人同时或先后犯有多个罪行时,法院会将这些罪行合并起来,根据法律规定和具体情况,决定一个总的刑罚。
数罪并罚 主要在法律专业领域中使用,特别是在刑事诉讼中。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复杂的法律情节或强调罪犯的严重性。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词汇来简要描述某人犯有多项罪行并受到相应的惩罚。
同义词:合并处罚、累积刑罚 反义词:单罪单罚、分别处罚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重点不同,“合并处罚”更侧重于处理方式,而“累积刑罚”则侧重于结果。反义词则完全相反,强调对每个罪行单独处理。
数罪并罚 这个词汇源自拉丁语中的“cumulative sentencing”,在法律实践中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形式。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数罪并罚的原则和方法也在不断完善。
在不同的法律体系中,数罪并罚的具体实施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国家,数罪并罚可能意味着对每个罪行分别量刑后再合并,而在其他国家,可能直接对所有罪行进行总体量刑。
数罪并罚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严肃和严厉的情感色彩,因为它涉及到对犯罪行为的法律制裁。人们可能会联想到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常直接使用这个词汇,但了解数罪并罚的概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法律新闻和刑事案件报道。
在创作中,可以将数罪并罚作为一个情节元素,用来构建复杂的法律冲突和人物关系。例如,在小说中,一个角色可能因为数罪并罚而面临严峻的道德和法律抉择。
数罪并罚 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的场景,法官的锤声,以及律师和被告的辩论。视觉上,可能会想到法庭的庄重氛围和法律文书的严肃性。
在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中,数罪并罚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原则可能有所不同。例如,美国的联邦法律和州法律在处理数罪并罚时可能有不同的规定。
数罪并罚 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它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和效率。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法律体系和刑事诉讼过程。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个词汇可以增强对法律话题的理解和讨论能力。
我们对他~,让他服务公众240小时。
我们对他~,让他服务公众240小时
1.
【数】
数目;数量。
【引证】
《战国策·赵策》-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组词】
报数、 数计、 数珠儿、 可被2除尽的数;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或复数;基数;单数;复数
道数,方法。
【引证】
《商君书》-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
2.
【罪】
(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辠,犯法也。 、 《尔雅》-辜辟戾辠也。经传皆以罪为之。 、 《诗·小雅·小明》-畏此罪罟。 、 《易·解卦象下传》-君子以赦过宥罪。 、 《荀子·王制》-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 《国语·晋语》-离桓之罪。 、 《史记·陈涉世家》-或闻无罪。 、 《汉书》-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 诸葛亮《出师表》-治臣之罪。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某知罪矣。
【组词】
罪首、 罪失、 罪眚、 罪瑕、 罪祸、 罪累、 罪悔、 罪殃、 罪辜、 罪衅、 罪例
3.
【并】
(会意。《说文》:“从二立。”金文字形,为二人并立之形。本义:并行,并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並,併也。从二立,会意。今隶作並。 、 《仪礼·乡射礼》-並行。 、 《礼记·儒行》-並立则乐。 、 《荀子·儒效》-俄而並乎尧舜。 、 《礼记·玉藻》-並纽约用组。 、 《诗·齐风·还》-並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 《文心雕龙·附会》-並驾齐驱,而一毂统辐。 、 《韩非子·难势》-且夫尧、舜、桀、纣千世而一出,是比肩并踵而生也。
【组词】
并列;并肩作战;并介、 并夹、 并封、 并心
4.
【罚】
(会意。小篆字,从刀,从詈(lì,骂人)。“刀”指刑法。本义:处罚,惩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罰,罪之小者。从刀、从詈,会意。未以刀有所贼,但持刀骂詈则应罚。 、 《墨子经》-罚上报下之罪也。 、 《周礼·司救》。注:“挞击之也。”-三让而罚。 、 《周礼·司市》。注:“播其肆也。”-小刑宪罚。 、 《楚辞·惜诵》-忠所罪以遇罚兮。 、 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清·方苞《狱中杂记》-皆不应重罚。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组词】
罚规、 罚约、 罚弗及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