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58: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58:41
“数米量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计算米的数量和衡量柴的重量。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过分计较琐碎小事,形容人过于节俭或吝啬,缺乏大局观。
在文学作品中,“数米量柴”常用来讽刺那些过分节俭、不顾大局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过于计较小钱或小事。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管理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批评那些只关注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发展的策略。
“数米量柴”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节俭和吝啬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社会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节俭被视为一种美德。然而,“数米量柴”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过分节俭,这种行为在社会交往中可能被视为小气和缺乏慷慨。
这个成语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过分计较、不顾他人感受的人。在表达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批评那些过于吝啬的行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邻居,他总是数米量柴,连社区的公共活动都不愿意多出一份力。这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数米量柴心何窄,慷慨解囊情自宽。”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老人在仔细地数着米粒,旁边堆着一堆柴火。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些缓慢、沉重的旋律,反映出这种行为的沉重和狭隘。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enny-pinching”或“tight-fisted”,它们也有类似的含义,即过分节俭或吝啬。
“数米量柴”这个成语虽然描述的是一种过分节俭的行为,但它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适度,既要节俭,也要慷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展示了汉语成语的丰富性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只因这一番,有分教;风尘恶俗之中,亦藏俊彦;~之外,别有经纶。
1.
【数】
数目;数量。
【引证】
《战国策·赵策》-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组词】
报数、 数计、 数珠儿、 可被2除尽的数;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或复数;基数;单数;复数
道数,方法。
【引证】
《商君书》-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
2.
【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米粒琐碎纵横之状。“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米”的字与米、粮有关。本义:谷物和其他植物子实去壳后的子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四注象米,十其介者,九谷之分也。-米,粟实也。象禾实之形。 、 《礼记·明堂位》-米麜有虞氏之痒也。
【组词】
粟米;花生米
3. 【量】 ——见“打量”(dǎliang);“掂量”(diāngliang)。
4.
【柴】
编木维护四周。
【引证】
《淮南子》-[周武王]乃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柴箕子之门。
【组词】
柴护
覆盖。
【引证】
《管子》-掘新井而柴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