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4:02
怡颜悦色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面容和悦,表情愉快。基本含义是指人的面部表情显得非常愉悦和和蔼,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态度和表情给人以舒适和愉快的感觉。
在文学作品中,怡颜悦色 常用来描绘人物的性格或状态,如描述一个和蔼可亲的**或一个心情愉快的朋友。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描述人际交往或个人情绪时,仍能传达出积极和正面的情感。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际关系学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分析和描述人的非言语沟通方式。
同义词:和颜悦色、和蔼可亲、笑容可掬 反义词:面有难色、怒容满面、冷若冰霜
怡颜悦色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学,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和谐人际关系和美好情感的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普及,成为描述人际交往中积极情感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怡颜悦色** 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强调的“和为贵”的思想,即人际关系中的和谐与友善是非常重要的。在社会交往中,保持和悦的面容被视为一种美德,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怡颜悦色 这个词汇给人以温暖和舒适的感觉,联想到阳光明媚的日子和温馨的家庭氛围。它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谐人际关系的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总是怡颜悦色地对待学生,即使在批评时也保持着温和的态度,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感到被尊重和理解,极大地提高了学*效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怡颜悦色,花开满园,心随风舞。”
怡颜悦色 可以联想到温暖的阳光、和煦的微风和欢快的鸟鸣,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营造出一个和谐愉悦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miling and friendly" 或 "pleasant countenanc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意图是相似的。
怡颜悦色 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外在的表情,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人际交往中的积极态度和美好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沟通的效果。
行者又道:‘汝等莫顺口儿答应,等我去了,你就不来奉承。看师父的,要怡颜悦色;养白马的,要水草调匀;假有一毫儿差了,照依这个样棍,与你们看看!’
1.
【怡】
(形声。从心,台(yí)声。本义:和悦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怡,和也。 、 《书·金传》。郑注:“悦也。”-公乃为诗以怡王。 、 《礼记·内则》。注:“悦也。”-下气怡色。 、 《国语·周语》-有庆未尝不怡。 、 《国语》-[亲稚]狗之事大矣,而主之色不怡,何也?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怡然自乐。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心旷神怡。
【组词】
怡心、 怡目、 怡怡、 怡情、 怡魂、 怡养、 怡声、 怡颜、 怡宁
2.
【颜】
(形声。从页,彦(yàn)声。从页(xié),与头有关。本义:印堂)。
印堂,两眉之间。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各本作眉目之间,浅人妄增字耳,今正。眉与眉之间不名颜。…颜为眉间,医经所谓阙,道书所谓上丹田,相书所谓中正印堂也。”-颜,眉目之间也。
3.
【悦】
(形声。从心,说省声。本作“说”。本义:高兴,愉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系传统论》-悦,犹说也,拭也,解脱也。若人心有郁结能解释之也。
“说”、“悦”古今字。
【引证】
枚乘《七发》-客见太子有悦色也。 、 《孙子》-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 、 《韩非子·喻老》-桓侯又不悦。 、 《三国志·诸葛亮传》-张飞等不悦。 、 《资治通鉴》-权大悦。
【组词】
悦心、 悦情、 悦笑、 悦喜、 悦畅、 悦乐、 悦泽、 心悦诚服
4.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