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56: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56:22
九音锣:九音锣是一种传统的打击乐器,通常由九个不同大小的铜锣组成,每个锣发出不同的音调。这种乐器在传统音乐中用于演奏旋律和节奏,尤其在戏曲和仪式中常见。
九音锣的词源直接来源于其结构和功能,即由九个锣组成,每个锣发出不同的音调。在**古代,锣是一种重要的乐器,随着时间的推移,九音锣成为了特定文化和音乐传统的象征。
在文化中,九音锣与传统节日、仪式和戏曲表演紧密相关。它不仅是音乐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九音锣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温馨和怀旧,它让人联想到传统节日的欢乐和社区的团结。
在我的生活中,九音锣主要是在观看传统戏曲表演时遇到,它的声音总能唤起我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和兴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九音锣:
春风拂过九音锣,
古韵悠扬传四方。
锣声起,心潮涌,
传统之声永流传。
九音锣的视觉联想可能是一组排列整齐的铜锣,而听觉联想则是清脆、有节奏的锣声,这些声音在特定的文化场合中回响。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打击乐器如日本的太鼓、非洲的鼓等,虽然形式和用途不同,但都是各自文化中重要的音乐元素。
九音锣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一种乐器,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传统艺术。
1.
【九】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 、 《易·文言》传-乾玄用九,乃见天则。 、 《楚辞·九辨》序-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 、 《管子·五行》-天道以九制。
【组词】
九伯、 小九九、 九九、 九地
2.
【音】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 《白虎通·礼乐》-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 、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夫音,乐之舆也。 、 《庄子》-鸡狗之音相闻。 、 宋·苏轼《石钟山记》-北音清越。 、 清·姚鼐《登泰山记》-鸟兽音迹。
【组词】
音颡、 音强、 音制、 音频
3.
【锣】
带卷边的青铜圆盘 ,通常用槌子击打就发出柔和而洪亮、能传得很远的声音。
【引证】
《广东军务记》-鸣锣聚众。
又。
【引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