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6:25
“将取固予”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字面意思是“将要取得的东西,先给予”,比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先给予对方一些好处,以便将来能够得到更大的回报。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策略性的给予,目的是为了最终的获取。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政治、商业或人际关系中的策略行为。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描述某人为了长远利益而采取的暂时牺牲。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解释某些策略行为的心理动机和经济效益。
同义词之间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重点不同,“先予后取”更侧重于行为的顺序,“先礼后兵”则强调先以和为贵,必要时才采取强硬手段。反义词则完全相反,强调的是不愿意给予或分享。
“将取固予”源自《左传》,是古代的一部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这个成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含义有所扩展,但基本的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礼”和“义”,即通过适当的给予来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通过策略性的行为来达到长远的目标。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正面的,因为它体现了策略和智慧。联想可能包括政治家的策略、商人的精明或是人际关系中的智慧。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讨论商业策略或人际交往时使用这个成语,比如在描述如何通过小恩小惠来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
在诗歌中,可以将“将取固予”融入描述策略和智慧的诗句中,如:“智者行天下,将取固予间,春风化雨润,秋实满仓还。”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幅描绘古代智者在棋盘上布局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古代戏曲中智者说话的语调,充满了策略和智慧。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策略可以用“give to get”或“investment in relationships”来表达,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思想相似。
“将取固予”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成语,它不仅在历史上有着丰富的应用,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可以更好地理解策略性行为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
1.
【将】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引证】
《诗·卫风》-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3.
【固】
(形声。从囗(wéi),“围”的古体字,象四周围起来的样子,古声。本义:坚,坚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固,四塞也。 、 《诗·小雅·天保》。传:“固,坚也。”-亦孔之固。 、 《左传·成公十六年》-脩陈固列。 、 《楚辞·招魂》-弱颜固植。 、 《吕氏春秋·达郁》-筋骨欲其固也。 、 汉·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 《荀子·王霸》-如是则兵劲城固,敌国畏之。 、 《韩非子·难势》-良马固车。
【组词】
固项、 固阴、 固植
4.
【予】
(指事。象两手相与之形。本义:授予;给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予,推予也。象相予之形,谓手拔。 、 《广雅》-予,与也。 、 《淮南子·本经》-予之与夺也。 、 《诗·小雅·干旄》-君子来朝,何锡予之? 、 《荀子》-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组词】
予宁、 予齿去角、 予赐、 予归、 予夺生杀、 予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