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2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29:55
将功抵罪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功劳来抵消罪行”。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通过做出重大贡献或取得显著成就来弥补之前的错误或罪行。
在文学作品中,将功抵罪 常用于描述主人公在犯下错误后,通过一系列英勇行为或重大贡献来挽回自己的名誉和地位。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日常对话,表示某人通过积极行动来弥补之前的过失。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军事,这个词汇可能特指通过特定行为来减轻或消除法律责任或军事处罚。
将功抵罪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法律和军事实践,古人认为通过重大贡献可以抵消一部分或全部的罪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成为表达通过积极行为弥补过失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将功抵罪** 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改过自新”和“以德报怨”的理念。这种观念强调个人通过积极的行动和贡献来弥补过去的错误,是社会和谐与个人成长的重要体现。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个人通过努力和贡献来克服困难和挑战。它鼓励人们在面对错误时,不放弃,而是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变现状。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目睹一位同事在工作中犯了一个严重错误,但他通过加班加点,最终完成了一个重要项目,成功地将功抵罪,赢得了团队的尊重和信任。
在诗歌中,可以将“将功抵罪”融入以下诗句:
昔日错步留痕深,
今朝奋起将功抵。
星光不负赶路人,
岁月见证悔改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逆境中奋起,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场景。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激励人心的音乐,如史诗般的背景音乐,强调奋斗和胜利的主题。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将功补过”(make amends)或“赎罪”(atonemen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理念相似,即通过积极行为来弥补过去的错误。
将功抵罪 这个成语不仅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展现了人类面对错误时的积极态度和行动。通过学和理解这个成语,我更加认识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深入挖掘词汇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的重要性。
他虽是绑匪之一, 但因天性未泯,协助警方救出人质,才得以~,减轻刑期。
1.
【将】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引证】
《诗·卫风》-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
【功】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功,以劳定国也。 、 《周礼·司勋》-国功曰功。 、 《史记·项羽本纪》-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 《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战国策·赵策》-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组词】
功誉、 功行、 功化、 功成名就
3.
【抵】
(形声。从手,氐(dǐ)声。本义:挤,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抵,挤也。 、 《广雅》-抵,推也。 、 《汉书·梁怀王揖传》注-抵,距也。
【组词】
抵掎、 抵斥、 抵排
4.
【罪】
(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辠,犯法也。 、 《尔雅》-辜辟戾辠也。经传皆以罪为之。 、 《诗·小雅·小明》-畏此罪罟。 、 《易·解卦象下传》-君子以赦过宥罪。 、 《荀子·王制》-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 《国语·晋语》-离桓之罪。 、 《史记·陈涉世家》-或闻无罪。 、 《汉书》-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 诸葛亮《出师表》-治臣之罪。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某知罪矣。
【组词】
罪首、 罪失、 罪眚、 罪瑕、 罪祸、 罪累、 罪悔、 罪殃、 罪辜、 罪衅、 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