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1: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1:04
词汇“[上下有节]”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固定短语,因此我将基于其字面意思进行分析。
“上下有节”字面意思是指在上下关系或层次中保持适当的节制或秩序。这里的“节”可以理解为节制、秩序或分寸。
由于“上下有节”不是一个固定成语,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但“节”字在古代汉语中就有节制、秩序的含义,如“节度”、“节操”等。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尊卑有序,上下有节是维护社会和谐与秩序的重要原则。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稳重、得体的感觉,联想到遵守规矩、尊重他人的正面形象。
在职场中,我曾目睹一位同事因为能够做到上下有节,不仅在团队中赢得了尊重,也促进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时光的长河里,上下有节,岁月静好,人心不老。”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有序的阶梯或层次分明的组织结构图。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沉稳而有节奏的脚步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能通过“know one's place”或“respect hierarchy”等表达来体现。
“上下有节”强调在社会关系中的适当行为和尊重,是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的重要原则。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原则有助于提升个人的社交能力和职业素养。
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
1.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2.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3. 【有】
4.
【节】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引证】
《说文》-節,竹约也。 、 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 、 《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组词】
节根、 节旄、 节粉、 节槎、 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