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00: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00:58
词汇“漏刃”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中进行推测和分析。
“漏刃”可以拆分为“漏”和“刃”两个字。
结合起来,“漏刃”可能指的是刀刃上的缺陷,如缺口或磨损,导致其不再锋利或完整。
由于“漏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武器的损坏或不完美,或者比喻性地指代人的缺陷或弱点。
由于“漏刃”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漏”和“刃”两个字组合而成的临时用语。
在武士文化或武术传统中,武器的完好和锋利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漏刃”可能在这些文化背景下具有特殊的意义,象征着衰败或不完美。
“漏刃”可能让人联想到衰败、不完美或无力感。它可能唤起对失去效能或不再完美的物品的同情或遗憾。
由于“漏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为有限。它可能在描述个人物品损坏或比喻性表达时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漏刃”来比喻时间的流逝或事物的衰败: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漏刃”的词汇。然而,类似的表达可能在不同文化中存在,用来形容武器的损坏或不完美。
“漏刃”作为一个非标准词汇,其使用和理解可能较为有限。它可能在特定的文学或文化语境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但在日常语言中并不常见。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1.
【漏】
(形声。从水,屚(lòu)声。本义:漏壶的简称。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同本义。
【引证】
《马稚暨妻张氏墓志》-漏尽钟鸣,箭驰风追。 、 《说文》。按:这就是铜壶滴漏的“漏”。-漏,以铜受水,刻节。 、 《文选·左思·魏都赋》-晷漏肃唱。 、 《华严经音义下引文字集略》-漏刻,谓以筒受水,刻节,昼夜百刻也。
【组词】
漏下、 漏永更长、 漏尽钟鸣、 漏夜、 漏板、 漏刻
2.
【刃】
(指事。小篆字形,在刀上加一点,表示刀锋所在。本义:刀口,刀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张舜徽注:“许云象形,而实指事。今俗称刀口。”-刃,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 、 《书·费誓》-锻乃戈矛,砺乃锋刃。 、 《荀子·议兵》-延则若莫邪之长刃,婴之者斩。 、 《庄子·养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组词】
刀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