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32: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32:55
词汇“偃革为轩”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文献,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偃革为轩”字面意思是指将战车上的革甲改为轩敞的车厢。基本含义是指从战争状态转变为和平状态,或者从严肃、紧张的状态转变为轻松、舒适的状态。
“偃革为轩”最早见于《左传》等古代文献,反映了古代战争与和平的转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也可以用来描述个人或社会状态的转变。
在传统文化中,和平与安定是重要的价值追求。这个成语体现了从战争到和平的转变,符合文化中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从困境中解脱出来的轻松和喜悦。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希望,相信最终会有好转。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个人经历的重大转变,比如职业转换、生活状态的变化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偃革为轩,春风拂面,心随花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战车转变为和平马车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旋律从紧张到舒缓的乐曲,来象征这种转变。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从战争到和平”或“从黑暗到光明”等,可以体现类似的转变概念。
“偃革为轩”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历史变迁,也蕴含了对和平与安定的向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内涵。
革者,革车也;轩者,赤黻乘轩也。偃武备而治礼乐也。
1.
【偃】
(形声。从人,匽(yàn)声。本义:仰卧;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伏而覆曰仆,仰而倒曰偃。-偃,僵也。 、 《广雅》-偃,仰也。 、 《左传·定公八年》-与一人俱毙,偃,且射子鉏。 、 《吴越春秋》-迎风则偃,背风则仆。 、 、 《诗·小雅·北山》-或息偃在床。
【组词】
偃腹、 偃寝、 偃斧
2. 【革】
3.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4.
【轩】
(形声。从车,干声。本义:中国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乘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轩,曲輈藩车。 、 《声类》-轩,安车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而乘轩者三百人也。 、 《战国策·宋策》-舍其文轩。 、 扬雄《羽猎赋》。注:“车有轓曰轩。”-俄轩冕。 、 《诗·小雅·六月》-如轾如轩。 、 《通俗文》。按,后重曰轾,前高曰轩。-后重曰轩。 、 《墨子·公输》-舍其文轩。 、 、 《左传·闵公二年》-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
【组词】
轩服、 轩朱、 轩车、 轩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