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1:03: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1:03:32
打撺鼓儿: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短语,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敲打小鼓”。在现代汉语中,它可能被用作一个比喻,表示某人在背后鼓动、煽动或推动某事。
在文学作品中,打撺鼓儿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暗中操纵或煽动他人,通常带有贬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使用,通常是指某人在背后做小动作或煽动是非。
同义词:煽动、挑拨、操纵 反义词:支持、鼓励、协助
由于打撺鼓儿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民间口语中逐渐形成的表达方式,用来形容某人在背后做小动作。
在文化中,背后操纵或煽动他人通常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因此,打撺鼓儿**这个词汇在社会背景中带有负面含义,反映了人们对诚信和正直的重视。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不诚实和阴险的行为。联想上,可能会想到那些在背后说人坏话或挑拨离间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有人在背后打撺鼓儿,通常会感到不悦和警惕,因为这种行为可能会破坏人际关系和信任。
在诗歌中,可以将打撺鼓儿用作比喻,形容那些在暗中操纵局势的人:
暗夜中,谁在打撺鼓儿, 挑动着无辜的心弦, 让真相蒙上了阴影。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小丑在背后偷偷敲打小鼓,试图引起混乱。听觉上,可能会想象到小鼓的咚咚声,象征着背后的煽动和操纵。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ir the pot”或“sow discord”,都是指在背后制造麻烦或煽动不和。
打撺鼓儿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形象地描述了背后操纵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描述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
1.
【打】
量词,指十二个
【组词】
一打火柴、 一打鸡蛋、 一打铅笔
2.
【撺】
[方言] 抛;扔
【组词】
撺箱
匆匆忙忙地做
【组词】
3.
【鼓】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pū),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鼓,郭也。春分之音。 、 《释名·释乐器》-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 、 《诗·邶风·击鼓》-击鼓其镗。 、 《汉书·律历志上》-皮曰鼓。 、 《楚辞·屈原·国殇》-抱玉枪兮击鸣鼓。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 、 《孟子·梁惠王上》-百姓阗王钟鼓之乐。
4.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