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3:47: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3:47:38
“权佞”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权”和“佞”两个字组成。其中,“权”通常指权力或权威,而“佞”则指谄媚、奉承或奸诈。因此,“权佞”字面意思是指那些利用权力进行谄媚或奸诈行为的人,通常指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力并滥用权力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权佞”常用来描述那些在政治或社会中通过谄媚、奉承等手段获取权力并滥用权力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政治腐败或社会不公时,人们可能会提到“权佞”来指代这类人物。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社会学中,“权佞”可能被用来分析权力结构和腐败现象。
“权佞”这个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权”和“佞”两个字组成,没有复杂的演变过程。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史记》等,已有使用“佞臣”等词汇来描述类似的人物,而“权佞”则是对这类人物的进一步具体化描述。
在**传统文化中,忠诚和正直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品质,而“权佞”则被视为道德败坏的象征。在社会背景中,“权佞”常常与腐败、不公和权力滥用联系在一起,是社会批判和反思的对象。
“权佞”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奸诈、不诚实和滥用权力的行为。在讨论政治或社会问题时,使用“权佞”可能会引起听众的共鸣,因为它触及了人们对公正和道德的敏感神经。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直接使用“权佞”这个词,但在阅读历史书籍或讨论政治话题时,这个词会自然地出现在我的思考和表达中。例如,在讨论某个政治丑闻时,我可能会用“权佞”来形容那些涉及其中的不道德人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权佞”:
权佞之徒,心怀鬼胎,
谄媚奉承,权杖高举。
忠良之士,泪洒长街,
正义之声,何时再起?
在视觉上,“权佞”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的宫廷、狡猾的笑容和权杖的挥舞。在听觉上,这个词可能与低沉、阴险的笑声或政治辩论中的激烈言辞联系在一起。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ycophant”或“manipulator”,它们都指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力的人。然而,“权佞”更强调了权力和奸诈的结合,而“sycophant”更多指奉承者,“manipulator”则更多指操纵者。
通过对“权佞”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在描述政治和社会问题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描述性的词汇,也是一个具有强烈情感色彩和道德批判意味的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权佞”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对不公正和腐败现象的批判。
1.
【权】
(形声。从木,雚(guàn)声。本义:黄花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权,黄华木也。从木,雚声。 、 《尔雅·释木》。又如:权舆(草木萌发的状态)-权,黄英。 、 《诗·秦风·权舆》-于嗟乎,不承权舆。 、 《大戴礼记·诰志》-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
2.
【佞】
(会意。从女,信省。本义:用花言巧语谄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佞,巧谄高材也。 、 《广雅》-佞,巧也。 、 《韩诗外传》-佞,谄也。 、 《国语·晋语》-佞之见佞,果丧其田。 、 《史记·周本纪》-为人佞巧。 、 《盐铁论·刺议》-以邪导人谓之佞。 、 《论语·公冶长》-焉用佞。 、 《书·吕刑》-非佞折狱,惟良折狱。 、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非佞誉诬谀之徒。
【组词】
佞王、 佞巧、 佞感、 佞道、 佞兑、 佞禄、 佞色、 佞恶、 佞口、 佞舌、 佞言、 佞给、 佞慧
巧言谄媚的人。
【引证】
《英烈传》-全望陛下亲贤远佞,以调天和,以安黎庶。
【组词】
奸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