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3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38:34
“桃源人”一词源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桃花源记》,作者是东晋时期的陶渊明。故事描述了一群人在逃避战乱时偶然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美丽地方,那里的人们过着自给自足、和谐安宁的生活,不知外界的纷争。因此,“桃源人”字面意思是指生活在桃花源中的人,基本含义是指那些生活在理想化、与世无争的环境中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桃源人”常被用来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或逃避现实的精神寄托。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选择远离都市喧嚣,追求简单生活的人。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人类学,它可能被用来讨论理想社区或乌托邦的概念。
“桃源人”直接来源于《桃花源记》,自陶渊明创作以来,这个词在中国文化中逐渐被赋予了理想化、避世隐居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被用来描述那些追求简单、宁静生活的人。
在中国文化中,“桃源人”代表了人们对和谐、安宁生活的向往。在社会快速变化的今天,这个词也反映了人们对慢生活、自然环境的渴望。
“桃源人”给我带来一种宁静、平和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这种联想影响了我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梦想过成为一名桃源人,逃离都市的繁忙,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桃源人”:
桃源人,隐于山林, 晨曦露,夜月明。 世外桃,心中境, 梦回处,心自宁。
想象一幅画面:青山绿水间,几间小屋,炊烟袅袅,这就是“桃源人”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是清晨鸟鸣,溪水潺潺,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
1.
【桃】
(形声。从木,兆声。本义:果木名)。
桃树。
【引证】
《说文》-桃,桃果也。 、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 、 《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桃。
2.
【源】
(形声。从水,原声。“原”有表义作用,指水源。本义:水源,源泉。字本作“原”)。
同本义。
【引证】
《礼记·学记》-或源也,或委也。 、 《礼记·月令》-祈祀山川百源。 、 《礼记·礼乐志》-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组词】
源委、 源理
3.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