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1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10:26
“放屁辣臊”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放屁时的气味辛辣刺鼻。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言语或行为粗俗、令人不快,或者指某人的言论毫无根据、荒谬可笑。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讽刺或批评某人的言论或行为。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的话不值得一听,或者是对某人无理取闹的回应。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不太常见,因为它更多地用于日常交流而非正式场合。
同义词:胡说八道、无稽之谈、荒谬绝伦 反义词:言之有理、有根有据、合情合理
这个成语的词源不太明确,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言语和行为的一种评价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从形容具体的不愉快气味到形容抽象的不合理言论。
在**文化中,人们往往注重言辞的得体和合理性。因此,这个成语在社会交流中被用来批评那些不恰当或无根据的言论,反映了社会对于言论质量的一种期待和评价。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负面情感,通常用于表达对某人言论的不满或不屑。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粗俗、无礼或不理智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人发表无根据或不合理的言论,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表达我的不满或批评。
在诗歌中,可以将“放屁辣臊”融入到对荒谬言论的讽刺中:
他的言辞如风中的尘埃,
放屁辣臊,无人理睬。
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一种刺鼻的气味,或者是一种令人不快的声音,如放屁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alking nonsense”或“spouting rubbish”,但它们没有“放屁辣臊”那种形象的负面联想。
“放屁辣臊”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有力的批评工具,用来形容那些不值得听或毫无根据的言论。它在日常交流中非常有用,能够简洁地表达对某人言论的不满。在学*汉语和进行表达时,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1.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2.
【屁】
肠道产生但从肛门突然排出的臭气
【组词】
屁滚尿流、 放屁
屁股,臀部
【组词】
拍马屁、 屁眼
3.
【辣】
(形声。从辛,剌(là)省声。本义:辛味)。
同本义。姜、蒜、辣椒等带刺激性的味道。
【引证】
《广雅》-辢,辛也。 、 《通俗文》-辛甚曰辣。 、 《声类》-江南曰辣,中国曰辛。
【组词】
酸甜苦辣;辣菜根子、 辣拐子
4. 【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