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4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44:20
波光: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水面上波纹反射的光线,通常形容水面在阳光或月光照射下闪烁的光芒。它描绘了一种动态的、闪烁的美丽景象,常用来形容水面的光影效果。
波光这个词源于汉语,由“波”和“光”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波纹和光线。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中的“晴翠”即含有波光的意味。
在文化中,波光常与自然美景、诗意生活联系在一起,象征着宁静、和谐与美好。它也是画中常见的元素,用以表现水面的动态美。
波光给人以宁静、美好的情感体验,常让人联想到宁静的湖泊、广阔的海洋或是浪漫的月光。它激发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向往。
个人在旅行中,特别是在湖边或海边,常常会被波光所吸引,这种景象让人感到放松和愉悦,也是摄影爱好者的绝佳拍摄对象。
在诗歌中,波光可以被用来创造意境,如:
波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波光的视觉联想通常是水面上的闪烁光点,而听觉联想可能是水波轻拍岸边的声音,或是风过水面的细微声响。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limmering waves”或“shimmering light on water”,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境相似。
波光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绘了自然界中的一种美丽现象,也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情感寄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波】
(形声。从水,皮声。本义:波浪,水自身涌动而成波动的水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波,水涌流也。 、 《韩非子·八说》-规有摩而水有波。 、 《淮南子·人间》。注:“波者,涌起。”-起波涛。 、 张衡《西京赋》-河渭为之波荡。 、 《文选·王褒·洞箫赋》-扬素波而挥连珠兮。 、 苏轼《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洪波涌起。
【组词】
波磔、 波查、 波平如镜、 波臣为虐、 波骇、 波峭
2.
【光】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本义:光芒,光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光,明也。 、 《释名·释天》-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 、 《楚辞·九歌·云中君》-与日月兮齐光。 、 《淮南子·俶真》-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 、 《淮南子·本经》-日月淑清而扬光。 、 《易·观》-国之光。 、 《诗·小雅·庭燎》-夜未央,庭燎之光。 、 《史记·屈原列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 、 《国语·晋语》-光明之耀也。 、 《孟子》-容光必照焉。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
【组词】
阳光;灯光;反光、 色光、 晨光、 曙光、 光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