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0:13
“剪戮若草”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像割草一样轻松地消灭敌人。这个成语形容作战时消灭敌人非常迅速和容易,强调了战争中的压倒性优势和敌人的脆弱。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或强大军队的英勇和无敌。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比喻任何迅速而彻底的胜利或成功。在军事或历史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描述特定的战役或战斗。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对战争场面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领域的迅速成功。
在中国文化中,这个成语体现了对强大和胜利的赞美。它反映了社会对于英雄主义和军事才能的推崇。
这个成语给人以力量和胜利的联想,激发人们对强大和成功的向往。它也可能唤起对战争和冲突的反思,提醒人们和平的珍贵。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鼓励自己在面对困难时展现出强大的决心和能力,迅速解决问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生活的战场上,我们应以剪戮若草的决心,面对每一个挑战。”
结合战争电影中的战斗场面,可以很好地体现这个成语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如士兵们迅速而有序地消灭敌人的场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ut down like grass”,虽然不如“剪戮若草”那样具有文化特色,但也传达了类似的迅速和彻底的消灭之意。
“剪戮若草”这个成语不仅在描述军事行动时非常有用,也可以用来激励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展现出强大的决心和能力。它是中国文化中对力量和胜利的一种赞美,也是对个人意志的一种鼓励。
尔随汉将出门去,剪虏若草收奇功。
1.
【剪】
(形声。从刀,前声。本义:用剪刀铰断)。
同本义。本作“前”,通作“翦”,俗作“剪”。
【引证】
《说文》-剪,齐断也。 、 《诗·召南·甘棠》-勿剪勿伐。
【组词】
剪截铺、 剪筒、 剪直、 剪断、 剪鬃
2.
【虏】
(形声。从力,从毌(guàn),虍(hū)声。“毌”即“贯”字,是穿钱用的绳索。这里表示用绳索拘捕的意思。本义:俘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虏,获也。 、 《礼记·曲礼》。注:“军所获也。”-献民虏者操右袂。 、 《史记·项羽本纪》-且为所虏。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虏楚将屈匄。 、 《战国策·燕策》-虏赵王。
3.
【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名》-若,顺也。 、 《诗·鲁颂·阙宫》-万民是若。 、 《诗·大雅·烝民》-天子是若。 、 《易·观》-有孚禺若。 、 《书·尧典》-钦若昊天。 、 《左传·宣公三年》-不逢不若。
【组词】
若时、 若淑
4.
【草】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lì)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草本植物的总称。
【引证】
《说文》-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 、 《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大草不生。 、 《吕氏春秋·本味》-草食者羶。 、 《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草苴比而不芳。 、 唐·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组词】
除草;粮草、 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 草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