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4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47:47
堂族:在中文里,“堂族”通常指的是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堂兄弟姐妹及其家庭成员。这个词汇强调的是通过父亲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所生的子女之间的亲属关系。
“堂族”一词源自古代中国的家族制度,其中“堂”指的是家族中的大厅,是家族成员聚集的地方,因此“堂族”即指在大厅中聚集的家族成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通过父亲的兄弟所生的子女及其后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观念非常重要,堂族关系是家族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传统节日和家族活动中,堂族成员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
提到“堂族”,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家族的温暖、传统节日的团聚,也可能让人感受到家族责任和义务的压力。
在个人生活中,堂族关系可能涉及到家族企业的继承、家族财产的分配等问题,也可能涉及到个人情感的交流和支持。
在创作中,可以将“堂族”作为一个故事的核心元素,通过描绘堂族成员之间的爱恨情仇,展现人性的复杂性和家族关系的微妙。
提到“堂族”,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一幅幅家族聚会的画面,或是家族成员围坐一堂,共享天伦之乐的温馨场景。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亲属关系可能被称为“cousins”,但这个词汇并不区分是通过父亲的兄弟还是母亲的姐妹所生的子女。
“堂族”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承载了丰富的家族文化和传统观念。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家族结构和社会关系,也有助于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相关概念。
1.
【堂】
(形声。从土,尚声。“尚”有“高”义。本义: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堂,殿也。 、 《说文古本考》-殿,堂之高大者也。 、 《书·顾命》-立于西堂。 、 礼记·檀弓》。注:“堂形四方而高。”-吾见封之若堂者矣。 、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燕坐于华堂之上。 、 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华堂旅会。
【组词】
堂上、 堂下、 堂宇、 堂事、 堂阶、 堂阁、 堂廉
2.
【族】
(会意。本义:箭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