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2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21:02
“燕颔虎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燕子的下巴和的头。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相貌威武,有英雄气概。其中,“燕颔”指的是燕子的下巴,象征着尖锐和敏捷;“虎头”则指的是的头,象征着威猛和力量。
在文学作品中,“燕颔虎头”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或者武将的相貌,强调其英勇和威武。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使用,但在描述某人相貌时,如果想要表达其英俊或威武,可能会用到这个成语。在专业领域,如历史、文学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会被用来分析和解读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燕颔虎头”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是受到古代对动物象征意义的启发。燕子象征敏捷和灵活,象征力量和威猛。这个成语在古代文学中较为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特定的文学和历史语境中仍然被保留和使用。
在**文化中,相貌被认为与一个人的命运和性格有关。因此,“燕颔虎头”这样的成语在描述英雄人物时,不仅仅是对其外貌的描述,也隐含了对其内在品质的赞美。这种观念在古代社会尤为突出,因为英雄和武将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和情感联想,让人想到英勇、威武和不可战胜的形象。它激发了人们对力量和勇气的向往,同时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战场上的英雄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这个成语,但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或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时,如果遇到相貌威武的人物,我可能会想到这个成语来形容他们。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燕颔虎头映古卷,
英姿飒爽立风前。
一剑挥出千军退,
英雄气概传千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武将的画作,他们面容威武,眼神坚定,手持兵器,站在战场上。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激昂的古风音乐,让人感受到那种英勇和威武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ion-hearted”(狮子般的心),用来形容勇敢和无畏的人。这种表达也强调了动物的象征意义,但在具体形象上与“燕颔虎头”有所不同。
“燕颔虎头”这个成语在*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不仅仅是对相貌的描述,更是对英雄气概的赞美。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表达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情感和意义。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4卷:“遽以褒义博带,令押~,适足以取笑耳。”
1.
【燕】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燕子形。小篆字形。上像头、嘴,“口”像身体,“北”像两翅,“火”像尾巴。本义:燕子)。
同本义。
【引证】
《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 、 《夏小正》-来降燕乃睇。 、 《淮南子·地形》-燕雁代飞。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燕巢于飞。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谁家新燕啄春泥。 、 宋·洪迈《容斋续笔》-归燕略无三月事。
【组词】
燕侣莺俦、 燕贺、 燕子、 燕户、 燕儿、 燕尾、 燕雨、 燕泥、 燕室、 燕处焚巢
2.
【颔】
(形声。从页(xié),含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下巴颏)。
同本义。
【引证】
《释名》-颔,含也,口含物之车也。 、 《释名·释形体》-颐,或曰颔车。 、 《公羊传·宣公六年》-绝其颔。 、 《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 、 《后汉书·班超传》-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 白居易《东南行》-相逢应不识,满颔白髭须。
【组词】
颔车、 颔雪、 颔颏
3. 【虎】 [方言] 虎不拉:比喜鹊稍大的一种鸟,性猛善鸣。
4.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