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0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02:44
保鲜膜:保鲜膜是一种塑料*膜,通常由聚乙烯(PE)或聚氯乙烯(PVC)制成,用于包裹食物以防止空气接触,从而延长食物的保鲜时间,防止食物变质。
保鲜膜的词源直接关联到其功能——保持新鲜。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保鲜膜从20世纪中叶开始广泛使用,逐渐成为家庭和商业食品保存的常见工具。
在现代社会,保鲜膜是厨房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反映了人们对食物保存和便利性的追求。在一些文化中,过度使用塑料制品(包括保鲜膜)也引发了环保和可持续性的讨论。
保鲜膜可能让人联想到家庭、烹饪和食物保存的便利性。然而,也可能引发对塑料污染和环境影响的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保鲜膜常用于包裹剩菜或外出时的便当,确保食物的新鲜和卫生。
在诗歌中,保鲜膜可以被用作比喻,象征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或保护层:
我们的心,像被保鲜膜包裹, 隔绝了外界的尘埃, 却也阻断了温暖的交流。
视觉上,保鲜膜可能让人想到透明、光滑的表面。听觉上,撕开保鲜膜时的声音可能让人联想到准备食物的日常场景。
在不同语言中,保鲜膜的名称和使用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功能和材料相似。例如,在英语中称为“cling film”或“plastic wrap”。
保鲜膜作为一个日常用品,不仅体现了现代生活的便利性,也引发了关于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的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保鲜膜可以作为一个多功能词汇,用于描述、比喻和创造性表达。
1.
【保】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用手抱孩子形。金文写作从“人”从“子”。后来为了结构的对称,小篆变成“保”,使人不能因形见义了。本义:背子于背)。
同本义。
【引证】
唐兰《殷墟文字记》-负子于背谓之保,引申之,则负之者为保;更引申之,则有保养之义。然则保本象负子于背之义,许君误以为形声,遂取养之义当之耳。
2.
【鲜】
非常少,很不多。
【引证】
《诗·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史记·货殖列传》-原小则鲜。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以约失之者鲜矣(由于俭约而犯过失的人很少)。 、 宋·周敦颐《爱莲说》-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清·方苞《狱中杂记》-鲜不疫矣。
【组词】
鲜薄、 鲜言、 鲜胄、 鲜浅、 鲜乏、 鲜少
缺少;不足。
【引证】
李密《陈情表》-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3.
【膜】
(形声。从肉,莫声。本义:生物体内部的薄皮形组织)。
同本义。
【引证】
《素问·痹论》-熏于肓膜,散于胸服。
【组词】
耳膜;竹膜;细胞膜;鼓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