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3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31:18
[刨树搜根]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挖掘树木,寻找根部”,比喻深入探究事物的根本原因或真相。它强调一种彻底和深入的调查或研究,不满足于表面现象,而是要追根究底。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常用来形容主人公对某个谜团或问题的执着追求,如侦探小说中侦探对案件的深入调查。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形容某人对某个问题的过分追究或不依不饶的态度。在专业领域,如法律、医学或科研,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对复杂问题的系统性分析和研究。
同义词:追根究底、深入挖掘、彻底调查 反义词:浅尝辄止、表面功夫、敷衍了事
这个词汇可能源自农业或林业实践,原本指实际的挖掘树木根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引申为比喻用法,用来描述任何形式的深入探究。
在**文化中,追根究底被视为一种积极的态度,尤其是在解决问题和追求真理时。这种态度与儒家思想中的“实事求是”相契合,强调对事物的真实性和本质的追求。
这个词汇给我一种坚定和执着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真相的人。在表达时,它可以帮助我传达一种深入和彻底的态度。
在我的工作中,我经常需要对复杂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使用“刨树搜根”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表达我对问题根源的追求和解决问题的决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知识的森林里,我刨树搜根, 追寻真理的光芒,不畏荆棘的路径。”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侦探在昏暗的房间里,仔细检查每一个细节,寻找线索。听觉上,可能是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或者是电脑键盘的敲击声,象征着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igging deep”或“getting to the bottom of thing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深入探究的含义。
“刨树搜根”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帮助我传达对问题深入和彻底的态度。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在解决问题时追根究底的重要性。
1.
【刨】
(形声。从刀,包声。本义:削)。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刨,削也。
2.
【树】
(形声。从木,尌(shù)声。本义:栽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树,生植之总名。 、 《左传·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树。 、 《国语·晋语》。注:“树木也。”-夫坚树在始。 、 周礼《中庸》。注:“谓殖草木也。”-地道敏树。 、 《周礼·大司徒》-二曰树艺。 、 《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 、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组词】
树事、 树杨、 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树其树以荫行人
3.
【搜】
搜索;搜查。
【引证】
《方言二》-搜,求也。秦晋之间曰搜,就室曰搜。 、 《庄子·秋水》-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组词】
搜弊、 搜猜、 搜筒、 搜看、 搜阅、 搜山煮海、 搜伏、 搜刷
寻求。
【引证】
《梁书·孔休源传》-时太子詹事周捨撰《礼疑义》,自汉魏至于齐梁,并加搜采。
【组词】
搜剔、 搜遗、 搜须捉虱、 搜刷、 搜才、 搜句、 搜抉、 搜吟、 搜拔、 搜奇;搜采
4.
【根】
(形声。从木,艮(gèn)声。本义:草木之根)。
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
【引证】
《说文》-根,木株也。 、 《说文通训定声》-蔓根为根,直根为柢。 、 《韩非子·解老》-根深,则视久。 、 《老子》-是谓深根、固柢。 、 《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其无宿根者,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组词】
根荄、 根茇、 根柢、 根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