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2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28:32
判释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判”和“释”。其中,“判”通常指判断、裁决或区分,而“释”则指解释、阐明或释放。结合起来,“判释”主要指的是对某事物进行判断和解释,即在理解或分析的基础上做出明确的结论或说明。
在不同的语境中,“判释”的使用有所不同:
“判释”这个词汇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其基本含义一直延续至今。在古代文献中,如《周礼》、《左传》等,都可以找到“判释”的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用法和含义逐渐丰富和细化。
在*传统文化中,“判释”常常与法律、道德和哲学相关联。在儒家思想中,对经典文本的判释是一种重要的学和研究方式。在现代社会,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判释”在法律领域中的应用尤为重要,涉及到对法律条文和案例的解释和适用。
“判释”这个词汇给人一种严谨和理性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深思熟虑、逻辑严密的分析过程,以及对复杂问题的清晰解答。在情感上,它可能激发人们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需要对某个复杂问题进行判释的情况。例如,在团队讨论中,我需要对某个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解释,以便团队成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做出决策。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判释”:
在星辰的轨迹中,我判释着命运的谜题,
每一颗闪烁,都是时间的注释。
“判释”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图书馆中安静的阅读场景,或者法庭上法官严肃的判决过程。在听觉上,它可能与沉稳的语调和对细节的关注相关联。
在英语中,与“判释”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interpretation”或“explanation”。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事物的判释方式和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反映了各自的文化特点和价值观念。
通过对“判释”这个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提高分析和解释能力,使表达更加准确和有力。
1.
【判】
(形声兼会意。从刀,半声。从刀,表明其意义与刀有联系。“半”是把牛分开。本义:分,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判,分也。 、 《诗·周颂·访落》-继犹判涣。 、 《左传·庄公三年》-纪于是乎判。 、 《国语·周语中》-若七德离判,民乃携贰。 、 柳宗元《封建论》-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
【组词】
判割、 判妻、 判散、 判礼、 判迹、 判裂
2.
【释】
(形声。从采(biàn),睪(yì)声。采,有辨别、分析义。本义:脱掉,解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释,解也。从采,取其分别物也。睪声。 、 《仪礼·大射仪》-释获。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 、 《谷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 《仪礼》-主人释服。
【组词】
释绂、 释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