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0: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0:44
“内史府”是一个古代的官职机构名称,主要负责记录的言行、国家的重大以及管理皇室档案等。内史府的长官称为内史,是的近臣,直接参与国家机要事务的处理。
在文学作品中,“内史府”可能被用来描绘古代宫廷的氛围或描述某个历史**的背景。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考古学等专业领域,它是一个重要的学术术语。
“内史府”一词源于**古代的官制体系,随着朝代的更迭,其职责和地位也有所变化。在秦汉时期,内史府的职能较为集中,到了唐宋以后,其职能逐渐分散到其他机构中。
在古代,内史府是皇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体现了对历史记录和档案管理的重视。这种机构的存在也反映了古代**对历史真实性和连续性的重视。
提到“内史府”,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的神秘和庄严,以及历史学家对过去**的严谨研究。这个词汇可能唤起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敬畏感。
在学*和研究**古代历史时,我经常遇到“内史府”这个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政府的运作和历史记录的重要性。
在创作一篇关于古代宫廷的小说时,我可能会描述内史府的官员如何在深夜里整理**的言行记录,以此展现古代宫廷的严谨和神秘。
想象内史府的场景,可能会联想到古老的木质书架、泛黄的纸张和沙沙的书写声,这些都是与这个词汇相关的视觉和听觉元素。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内史府”的机构可能包括档案馆、历史研究所等,它们在各自的文化中承担着记录和保存历史的重要角色。
“内史府”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历史学术语,它还承载着*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对这个词汇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历史记录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在个人学*和表达中的价值。
1.
【内】
里面。与“外”相对。
【引证】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一室之内。 、 《世说新语·雅量》-郗犹在帐内。 、 《世说新语·贤媛》-东海家内则郝夫人之法,亲陵家内范钟夫人之礼。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一板内有重复。 、 清·姚鼐《登泰山记》-数里内无树。
【组词】
海内;关内;内牵
指某一群体或某一物体的中间。常指国内或朝廷内。
【引证】
《论语·季氏》-动干戈于邦内。 、 汉·贾谊《过秦论》-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内,名词作状语,译时加介词“对”,为“对内”。) 、 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组词】
内叛、 内患、 内事、 内睦、 内噬、 内寇
2.
【史】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古官名。职别各异。
【引证】
《说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闪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书者亦称史。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史,记事者也。 、 《书·酒诰》。郑注:“大史内史。”-矧大史友内史友。 、 《易·巽》-用史巫纷若。 、 《礼记·聘礼记》-辞多则史。 、 《礼记·曲礼》-史载笔。 、 《谷梁传·宣公二年》-史狐书贼。 、 《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3.
【府】
(形声。从广(yǎn),表示与房屋有关,付声。本义:府库,府藏。古时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府,文书藏也。 、 《淮南子·时则》-开府库,出币帛。 、 《礼记·曲礼》-在府言府。 、 《史记·项羽本纪》-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汉书·匈奴传》-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 、 清·洪亮吉《治平篇》-遇有水旱疾疫,则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
【组词】
府室、 府库、 府实、 府帑、 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