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2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28:56
“公卖”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由政府或公共机构组织的商品或服务的公开销售。这种销售通常是为了公共利益,比如筹集资金、调节市场或提供公共服务。
在文学中,“公卖”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社会或政治**,强调公共利益和政府的作用。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涉及政府活动或公共政策的讨论中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公共管理,“公卖”是一个常见的术语,用于描述政府的市场干预措施。
同义词“公开拍卖”强调的是销售过程的公开性,而“政府拍卖”则强调销售的主体是政府。反义词“私下交易”和“私人销售”则强调了非公开和非政府性质的交易。
“公卖”一词源于汉语,由“公”和“卖”两个字组成。在古代,这个词可能更多地指代官方组织的交易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政府或公共机构组织的公开销售。
在**,公卖往往与政府的调控职能相关,如对土地、能源等资源的公卖,这体现了政府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在社会背景中,公卖也常被视为一种公平分配资源的方式。
“公卖”这个词可能给人以正式、官方的感觉,联想到政府行为和公共利益。它可能引发对公平、透明和效率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公卖可能不常直接遇到,但在关注新闻或参与公共事务时,这个词可能会频繁出现。例如,了解政府如何通过公卖土地来筹集城市建设资金。
在诗歌中,可以将“公卖”用作比喻,描述某种公开、透明的选择过程,如“爱情的市场如同一场公卖,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价值。”
视觉上,公卖可能让人联想到拍卖行的场景,人们围坐在桌子旁,竞标物品。听觉上,可能会有拍卖师的叫价声和竞拍者的出价声。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public auction”或“government auctio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概念相似,都是指由政府或公共机构组织的公开销售。
“公卖”是一个涉及政府职能和经济管理的重要词汇。它不仅体现了政府的调控作用,也反映了社会对公平和透明度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和描述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卖】
(会意。小篆字形。从出,从买。将收进的财物卖出。本义:以货物换钱。与“买”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灏曰:“出物货曰‘卖’,购取曰‘买’,祗一声之轻重。与物美曰‘好’,好之曰‘好’,物丑曰‘恶’,恶之曰‘恶’同例。窃谓‘买、卖’本是一字,后以其声异,故从‘出’以别之。”-卖,出物货也。 、 贾谊《论积贮疏》-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 明·刘基《卖柑者言》-有卖果者。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 、 晁错《论贵粟疏》-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组词】
卖炭得钱;出卖、 卖动、 卖缺、 卖冰、 卖婆、 卖婚、 卖爵、 卖货、 卖春、 卖契、 卖妻鬻子、 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