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05:10: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5:10:05
“五更天”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夜晚的第五个时辰,即凌晨3点到5点这段时间。在**古代,夜晚被分为五个时辰,每个时辰大约两小时,从晚上7点开始计算,因此“五更天”是接近黎明时分的一个特定时间段。
在文学作品中,“五更天”常用来描绘寂静、冷清或是转折时刻的场景,如古代诗词中常用“五更天”来表达离别、思乡或是等待的情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方言或特定语境下,仍可听到。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五更天”可能被用来具体指代某个历史**发生的时间点。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时间点上有所不同,但都与“五更天”在时间上形成对比。
“五更天”源自**古代的计时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文学和历史叙述中仍保留其特定的文化意义。
在**文化中,“五更天”常与勤奋、坚持和孤独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时间利用的重视和对个人努力的推崇。
“五更天”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宁静和期待,联想到的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和新的开始。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长途旅行中体验到五更天的宁静,那时我早起赶飞机,城市的街道空无一人,只有偶尔经过的车辆打破寂静。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五更天”:
五更天,星辰渐隐,
晨曦微露,希望初生。
静谧中,心随日出,
新的一天,梦想启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五更天的画面:寂静的街道,微弱的灯光,远处天边渐渐泛起的鱼肚白。听觉上,可能是清晨鸟儿的第一次鸣叫,或是远处传来的轻微车辆声。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五更天”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如“dawn”或“early morning”可以传达相似的时间和情感。
“五更天”作为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不仅指示了一个具体的时间段,还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象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语言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更】
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相当于“再”、“复”、“又”。
【引证】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组词】
更无六耳、 更若、 更待
表示程度的加深,相当于“更加”、“愈加”、“越发”等。
【引证】
《聊斋志异·促织》-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 、 《资治通鉴》-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3.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