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0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7:36
词汇“余技”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意指剩余的技艺或技能。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余技”字面意思是指在某一领域或活动中剩余的、未被充分利用的技能或技艺。它强调的是技能的剩余性质,可能是因为主要技能已经得到应用,而剩下的技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在文学作品中,“余技”可能用来形容一个人在主要职业或兴趣之外的技能,如一位作家除了写作之外的音乐才能。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艺术、手工艺或技术领域,可能会提及某人的“余技”。
“余技”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余”表示剩余,“技”表示技能或技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中仍然保留其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强调全面发展,因此“余技”可能在描述一个人的多才多艺时被提及。在现代社会,随着职业多样化和兴趣的广泛化,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个人在主要职业之外的技能。
“余技”可能给人一种轻松、悠闲的联想,因为它暗示了在主要工作或生活压力之外的一种技能或爱好。这种技能往往与个人的兴趣和放松相关,因此可能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朋友,他在IT行业工作,但他的“余技”是摄影,这使他在业余时间能够通过摄影表达自己的艺术情感,丰富了他的生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余技”:
在代码的海洋里,他是熟练的航手,
而在光影的世界中,他的“余技”绽放。
每一帧画面,都是他心灵的诉说,
在技术的边缘,艺术悄然生长。
想象一位艺术家在工作室中,除了主要创作之外,他还用“余技”制作陶瓷。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轻松的音乐,给人一种宁静和创造力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obby”或“side skill”,它们强调的是个人兴趣或次要技能,而不是剩余的技能。
通过对“余技”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个词汇在描述个人多才多艺和兴趣广泛时的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反映了个人在专业领域之外的全面发展。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加表达的深度和多样性。
1.
【余】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饱足。足食得饱。
【引证】
《说文》-余,饶也。
2.
【技】
(形声。从手,支声。本义:技艺,技巧,才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技,巧也。 、 《礼记·坊记》。注:“犹艺也。”-尚技而贱车。 、 《大学》-无他抚。 、 《公羊传·文公十二年》注-他技,奇巧异端也。 、 《老子》。注:“工匠之巧也。”-人多技巧。 、 《庄子·天地》-能有所艺者技也。 、 《庄子·养生主》-道也,进乎技矣。 、 《庄子·养生主》-技盖至于此。 、 唐·柳宗元《三戒》-技止此耳。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技之奇妙。 、 明·魏学洢《核舟记》-技亦灵怪。
【组词】
技量、 技穷、 技擅穿杨、 技俩、 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