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0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1:53
截颈剖心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截断颈项,剖开心脏”,形容极端的残忍或深切的痛苦。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对某人或某事的极度残忍或深切的悲痛。
在文学作品中,截颈剖心 常用来形容战争、暴力或悲剧**中的极端残忍行为,或者用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极度痛苦和绝望。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极端情况时,人们可能会使用这个成语来强调情感的强烈程度。
同义词:
反义词:
截颈剖心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可能源自古代战争或刑罚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为形容极端的残忍或深切的痛苦。
在文化中,截颈剖心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极端的暴力或悲痛,反映了人们对极端情况的强烈情感反应。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可能与历史上的战争、暴政或悲剧有关。
截颈剖心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强烈的负面情感,如恐惧、悲痛和绝望。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血腥的场面或深切的痛苦,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表达。
在个人经历中,截颈剖心 这个成语可能用于描述个人或他人经历的极端痛苦或悲痛的情况,如失去亲人、经历灾难等。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 截颈剖心 来表达深切的悲痛:
在那黑暗的夜里,
心被截颈剖心,
泪水如血滴,
悲痛无法平息。
截颈剖心 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血腥的画面和悲痛的音乐,如战争电影中的残酷场面或悲伤的音乐旋律。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心如刀割”(heart-wrenching)或“残忍至极”(brutal)可以传达类似的情感。
截颈剖心 这个成语在描述极端的残忍或深切的痛苦时非常有用,它能够传达强烈的情感和视觉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更准确地表达极端的情感和情况。
扞纣王呴冬月见朝涉水者,谓其胫耐寒,斩而视之;比干忠谏,谓其心异于人,剖而观之。酷虐之甚。
《晋书·石季龙载记》:“~,脯肾刽孕,故其亡也忽焉。”
1.
【截】
(形声。从戈,雀声。本义:断绝,切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巀,断也。 、 《诗·大雅·常武》。笺:“就王师而断之。”-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 《诗·商颂·长发》。笺:“截,整齐也。”疏:“截者,斩断之义,故为齐也。”-海外有截。 、 《国语·晋语》。注:“旁出为截。”-不如截而行。 、 《晋书·石季龙截记》-截胫剖心。 、 《世说新语·方正》-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脍截耳。 、 《后汉书·荀爽传》-截趾适屦。
【组词】
截头、 截替、 截齐、 截发留宾
2.
【胫】
(形声。从肉,巠声。本义:小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胫,胻也。 、 《论语》。皇疏:“脚胫也。膝上曰股,膝下曰胫。”-以杖叩其胫。 、 《山海经·海内经》-有赤胫之民。 、 《汉书·赵充国传》-闻苦脚胫寒泄。 、 《淮南子·俶真》-析才士之胫。
【组词】
胫无毛、 胫大于股、 胫衣
3.
【剖】
(形声。从刀,咅(pǒu)声。本义:破开,中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剖,判也。 、 《广雅》-剖,分也。 、 《战国策·宋策》。注:“劈也。”-剖伛之背。 、 《庄子·胠箧》。释文:“谓割心也。”-比干剖。 、 《荀子·彊国》-剖刑而莫邪已。 、 《吴子·料敌》-剖冰济水,不惮艰难。 、 《左传·襄公十四年》-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 、 明·刘基《卖柑者言》-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
【组词】
剖心、 剖判、 剖列、 剖割、 剖肝沥胆
4.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